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20页 |
(一) 高等职业院校 | 第16页 |
(二) 实用型人才 | 第16-17页 |
(三) 人才培养模式 | 第17-18页 |
(四) 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18-20页 |
二、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有模式的批判 | 第20-24页 |
(一)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有模式评析 | 第20页 |
(二)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有模式的主要弊端 | 第20-24页 |
三、国外主要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述评 | 第24-30页 |
(一) 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 | 第24-25页 |
(二) 英国“工学交替模式” | 第25-26页 |
(三) 日本企业教育模式 | 第26-27页 |
(四) 澳大利亚“阶梯教育”模式 | 第27页 |
(五) 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 | 第27-28页 |
(六) 国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 第28-30页 |
四、高职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模式 | 第30-37页 |
(一) “项目模块式”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30-31页 |
(二) “订单式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31-32页 |
(三) “双证书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32-35页 |
(四) “导师制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35-37页 |
五、高职院校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 第37-44页 |
(一) 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培养目标 | 第37-38页 |
1、高职培养目标的制订要以就业为导向 | 第37-38页 |
2、高职教育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 第38页 |
(二) 按社会和行业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 第38页 |
(三) 按照职业技能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选用适用教材 | 第38-40页 |
1、以职业技能和素质形成为标准构建课程体系 | 第39页 |
2、以课程结构模块化为基础,加快适用教材建设 | 第39-40页 |
(四) 按照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校企有效合作 | 第40-41页 |
(五) 加快“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 第41-44页 |
六、结束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