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学校适应的相关理论及发展特点探讨 | 第15-18页 |
·情绪调节的相关理论及发展特点探讨 | 第18-22页 |
·人格、情绪调节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22-25页 |
·生活事件、情绪调节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 第25-28页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8-3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8-30页 |
·拟研究的问题和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高中生学校适应和情绪调节的基本特征 | 第30页 |
·高中生人格、生活事件、情绪调节策略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 第30页 |
·重新评价在人格、生活事件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32-36页 |
·研究被试 | 第32页 |
·研究工具 | 第32-34页 |
·研究程序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52页 |
·高中生学校适应的基本特征 | 第36-40页 |
·高中生学校适应行为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 | 第36页 |
·高中生学校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分析 | 第36-39页 |
·高中生焦虑情绪的发展特点分析 | 第39页 |
·高中生学校适应的城乡和学校类型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班级地位高中生学校适应行为的差异分析 | 第40页 |
·高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分析 | 第40-41页 |
·高中生生活事件的发展特点分析 | 第41-42页 |
·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 | 第42-43页 |
·生活事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 | 第43-44页 |
·情绪调节策略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 | 第44-45页 |
·情绪调节策略中介效应的检验 | 第45-52页 |
·各潜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检验中介效应的测量模型 | 第46-47页 |
·检验中介效应的结构模型 | 第47-52页 |
第五章 综合讨论与教育启示 | 第52-66页 |
·综合讨论 | 第52-61页 |
·高中生学校适应的基本状况分析 | 第52-55页 |
·高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基本状况分析 | 第55-56页 |
·人格与学校适应关系的分析 | 第56-57页 |
·生活事件与学校适应关系的分析 | 第57-58页 |
·情绪调节策略与学校适应关系的分析 | 第58-59页 |
·学校适应的路径分析 | 第59-61页 |
·教育启示 | 第61-66页 |
·把握高中生学校适应的现状 | 第61-62页 |
·提倡人格教育,促进人格适应 | 第62-63页 |
·谨慎处理学生的反社会行为 | 第63-64页 |
·有效使用情绪调节策略,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6-78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部分)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