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 | 第10-12页 |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家长参与"制度化的依据和必要性 | 第20-38页 |
·"家长参与"的动因 | 第20-23页 |
·"家长参与"有利于体现家长权利 | 第20-21页 |
·"家长参与"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 第21页 |
·"家长参与"有利于改善学校公共关系 | 第21-22页 |
·"家长参与"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 | 第22-23页 |
·"家长参与"的可行性 | 第23-26页 |
·"家长参与"的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家长参与"的法规依据 | 第24-25页 |
·"家长参与"的现实依据 | 第25-26页 |
·"家长参与"制度化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制度化能确保"家长参与"的合法性 | 第26页 |
·制度化能提高"家长参与"的实效性 | 第26-28页 |
·制度化能促进"家长参与"的规范性 | 第28页 |
·制度化能实现与文化观念的互动性 | 第28-29页 |
·西方国家"家长参与"制度化的借鉴 | 第29-38页 |
·西方国家"家长参与"制度化的历史演进 | 第29-33页 |
·西方国家"家长参与"制度化的借鉴 | 第33-38页 |
第三章 我国"家长参与"制度化的现状分析 | 第38-64页 |
·"家长参与"制度化的进程回顾 | 第38-42页 |
·"家长参与"的"被动者"时期 | 第38-39页 |
·"家长参与"的"组织化"时期 | 第39-40页 |
·"家长参与"的"三结合"时期 | 第40-41页 |
·"家长参与"的"社区化"时期 | 第41-42页 |
·"家长参与"制度化的特点 | 第42-48页 |
·理念认识逐渐提高 | 第42-43页 |
·法规结构呈"金字塔"状 | 第43-45页 |
·因体制而异存在差异性 | 第45-46页 |
·参与组织及模式不断创新 | 第46-48页 |
·"家长参与"制度化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目标定位稍显单一 | 第48页 |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 第48-49页 |
·法规制度操作性不强 | 第49页 |
·理念认识尚存不足 | 第49-50页 |
·组织化建设比较薄弱 | 第50-51页 |
·"家长参与"制度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51-54页 |
·"消费者"理念的缺失 | 第51-52页 |
·市民社会的发育不成熟 | 第52-53页 |
·教育体制的限制 | 第53-54页 |
·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54页 |
·湖南省部分学校"家长参与"及其制度化情况 | 第54-64页 |
·调查结果 | 第55-60页 |
·调查反映的问题 | 第60-64页 |
第四章 我国"家长参与"制度化的实现路径 | 第64-78页 |
·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 第64-67页 |
·增加相应法规条款 | 第64-65页 |
·制定参与的专门办法 | 第65-66页 |
·健全地方性法规 | 第66页 |
·完善校级规章制度 | 第66-67页 |
·制定实施行动计划 | 第67-68页 |
·政府计划的制定 | 第67-68页 |
·基层实施方案的制定 | 第68页 |
·加强组织化建设 | 第68-70页 |
·健全校级组织 | 第68-70页 |
·建设地方级组织 | 第70页 |
·推进家长参与的民主进程 | 第70-73页 |
·搞好网络化建设 | 第71-72页 |
·完善民主选举制度 | 第72-73页 |
·完善培训体系 | 第73-75页 |
·教育工作者培训 | 第73-74页 |
·家长培训 | 第74-75页 |
·建立考核评估与激励制度 | 第75-78页 |
·考核评估 | 第75-76页 |
·激励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研究的课题 | 第88-89页 |
附录B:"家长参与"调查问卷及量表(教师版) | 第8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