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论文的主要框架 | 第15-17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37页 |
| ·关于心理契约的理论 | 第17-22页 |
| ·心理契约之概述 | 第17-19页 |
| ·心理契约的作用 | 第19页 |
| ·心理契约的主体 | 第19-20页 |
| ·心理契约的建立 | 第20-21页 |
| ·心理契约的改变 | 第21-22页 |
| ·与心理契约相关的激励理论 | 第22-27页 |
| ·心理契约与激励理论的关系 | 第22页 |
| ·与心理契约相关的激励理论 | 第22-27页 |
| ·关于核心员工的理论 | 第27-37页 |
| ·核心员工的界定 | 第27-28页 |
| ·核心员工的一般特征 | 第28-29页 |
| ·企业核心员工的界定方法 | 第29-31页 |
| ·核心员工常见激励方法 | 第31-37页 |
| 第3章 湖南中烟公司核心员工的激励现状分析 | 第37-48页 |
| ·公司背景分析 | 第37页 |
| ·公司核心员工的界定和构成 | 第37-40页 |
| ·公司现有的核心员工激励体系 | 第40-43页 |
| ·物质激励 | 第40-41页 |
| ·事业激励 | 第41-42页 |
| ·精神激励 | 第42-43页 |
| ·湖南中烟公司核心员工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 ·"平均主义"观念根深蒂固 | 第43-44页 |
| ·物质激励不够完善 | 第44页 |
| ·考核制度不完善 | 第44页 |
| ·监督体制不健全 | 第44-45页 |
| ·部分核心员工流失 | 第45页 |
| ·湖南中烟公司核心员工激励失效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 ·公司方面的原因 | 第45-46页 |
| ·员工方面的原因 | 第46-48页 |
| 第4章 基于心理契约的湖南中烟公司核心员工激励体系设计 | 第48-78页 |
| ·基于心理契约的湖南中烟公司核心员工激励的总体框架 | 第48-52页 |
| ·激励目标和原则 | 第48-49页 |
| ·基本任务、思路与模型 | 第49-51页 |
| ·激励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51-52页 |
| ·物质激励——提高工作环境和报酬维度满意度 | 第52-60页 |
| ·差别化的薪酬 | 第53-59页 |
| ·良好的福利 | 第59-60页 |
| ·成长性激励——提高培训与发展的机会和晋升维度满意度 | 第60-72页 |
| ·职业培训的激励 | 第60-62页 |
| ·晋升机制的激励 | 第62页 |
| ·工作成果考核激励 | 第62-65页 |
| ·绩效考核的激励 | 第65-68页 |
| ·职业生涯规划激励 | 第68-72页 |
| ·精神激励——提高价值认同感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维度满意度 | 第72-75页 |
| ·管理形式多样化 | 第72-73页 |
| ·优化组合,人尽其才 | 第73页 |
|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 第73-74页 |
| ·对核心员工给与充分尊重 | 第74-75页 |
| ·保障制度激励——提高安全与归属感维度满意度 | 第75-78页 |
| ·建立核心员工劳动合同用工制度 | 第75页 |
| ·实行核心员工竞争与淘汰制度 | 第75-76页 |
| ·建立人才奖励基金制度 | 第76-78页 |
| 第5章 湖南中烟公司基于心理契约的核心员工激励体系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保障 | 第78-84页 |
| ·激励体系的实现途径 | 第78-82页 |
| ·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 第78-80页 |
| ·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体系 | 第80页 |
| ·建立平等的上下级关系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 第80-81页 |
| ·实施动态的心理契约管理 | 第81页 |
| ·做好核心员工的职业规划以强化心理契约 | 第81-82页 |
| ·完善激励机制运行效果评价体系 | 第82-84页 |
| ·效果评估 | 第82页 |
| ·反馈和调整 | 第82-84页 |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