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自动机仿真的高速公路移动瓶颈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重载货车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影响的研究回顾 | 第13-14页 |
·国内外基于交通流理论的移动瓶颈研究 | 第14-15页 |
·道路交通流仿真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对移动瓶颈的相关研究 | 第18-35页 |
·当量车系数的相关研究 | 第18-23页 |
·等效方法 | 第18-21页 |
·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多元回归方法 | 第22-23页 |
·计算机仿真 | 第23页 |
·基于车流波理论的移动瓶颈理论 | 第23-27页 |
·交通流体力学的研究回顾 | 第23-25页 |
·基于交通流体力学的移动瓶颈研究 | 第25-26页 |
·基于Newell 理论的移动瓶颈的通行能力分析 | 第26-27页 |
·移动瓶颈的验证试验 | 第27-35页 |
·验证试验环境与试验数据 | 第27-28页 |
·流量累计曲线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32页 |
·流量累计曲线观测的移动瓶颈现象 | 第32-33页 |
·用元胞自动机研究移动瓶颈现象的可行性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35-45页 |
·经典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35-40页 |
·184 规则与NS 单车道模型 | 第35-37页 |
·双车道CA 模型 | 第37-40页 |
·本文的元胞自动机核心算法 | 第40-45页 |
·安全型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40-42页 |
·面向对象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可视化的CA 仿真系统 | 第45-49页 |
·可视化的CA 仿真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45-48页 |
·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 第45页 |
·初始参数设置模块 | 第45-46页 |
·仿真算法模块 | 第46-47页 |
·结果输出模块 | 第47-48页 |
·运用CA 仿真系统研究移动瓶颈问题的方案设计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9页 |
·移动瓶颈速度与路段平均车速关系 | 第49-51页 |
·移动瓶颈路段车流密度与路段平均车速的关系 | 第51-52页 |
·重载货车跟车状态对移动瓶颈的影响 | 第52-55页 |
·不同类型的重载货车跟车状态对路段车速的影响 | 第52-54页 |
·重载货车超车对高速公路交通流平均车速的影响 | 第54-55页 |
·移动瓶颈的影响范围 | 第55-56页 |
·移动瓶颈路段的通行能力分析 | 第56-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3页 |
·成果总结 | 第59-60页 |
·实验成果与建议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附录B 本文元胞自动机的核心算法 | 第6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