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二) 前研究的主要聚焦点及缺失 | 第12-13页 |
三、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3页 |
四、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思路 | 第13-14页 |
五、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信息伦理的内涵及特征 | 第15-22页 |
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 第15-16页 |
二、信息伦理内涵的阐释 | 第16-18页 |
三、信息伦理的特征 | 第18-22页 |
(一) 开放性 | 第18页 |
(二) 多元性 | 第18-19页 |
(三) 平等性 | 第19页 |
(四) 世俗性 | 第19-20页 |
(五) 主体自觉性 | 第20页 |
(六) 普遍和共享性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 第22-27页 |
一、当前青少年的信息伦理存在诸多问题 | 第22-24页 |
(一) 信息空间中多元文化的传播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念异化 | 第22-23页 |
(二) 网络虚拟的交往方式导致青少年道德情感冷漠 | 第23页 |
(三) 报刊、广播、影视及互联网中大量信息垃圾的毒害导致青少年道德意志薄弱 | 第23-24页 |
(四) 信息空间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信息犯罪 | 第24页 |
二、信息伦理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真正享有信息社会带来的自由 | 第24-25页 |
(一) 信息伦理教育有助于激发青少年自觉地遵守信息伦理 | 第24-25页 |
(二) 信息伦理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自愿地传播信息伦理 | 第25页 |
三、信息伦理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信息伦理教育:信息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视野 | 第27-35页 |
一、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27-29页 |
(一) 传统儒家伦理的“慎独”精神 | 第27-28页 |
(二) 西方责任伦理理论 | 第28-29页 |
二、学校道德教育中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的开展 | 第29-35页 |
(一) 坚持开放性和民主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29-30页 |
(二)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 第30-32页 |
(三) 加强核心价值和信息法规教育 | 第32-33页 |
(四) 注重青少年自身的道德自律 | 第33页 |
(五) 加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良好互动 | 第33-35页 |
注释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