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前言 | 第13-2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概述 | 第15-22页 |
第一章 诗味说概述 | 第22-30页 |
第一节 诗味说的萌芽期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诗味说的形成期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诗味说的成熟繁盛期 | 第25-28页 |
第四节 诗味说的补充完善期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诗味之内涵及成因 | 第30-53页 |
第一节 诗味之内涵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诗味之成因 | 第32-53页 |
第三章 诗味之特征 | 第53-60页 |
第一节 审美性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通感性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多元性 | 第55-57页 |
第四节 多层性 | 第57-58页 |
第五节 差异性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诗味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的意义 | 第60-68页 |
第一节 诗味教学抓住了古诗词的诗性特征 | 第60-62页 |
第二节 诗味教学体现了古诗词的教学目标 | 第62-64页 |
第三节 诗味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 第64-65页 |
第四节 诗味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第65-66页 |
第五节 诗味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 第66-68页 |
第五章 中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第68-77页 |
第一节 中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68-70页 |
第二节 中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 | 第70-77页 |
第六章 中学古诗词诗味教学的策略 | 第77-104页 |
第一节 精选内容,凸现诗味 | 第77-80页 |
第二节 紧扣意象,领悟诗味 | 第80-85页 |
第三节 化诗为画,想象诗味 | 第85-88页 |
第四节 品味语言,揣摩诗味 | 第88-92页 |
第五节 加强吟诵,感受诗味 | 第92-98页 |
第六节 涵泳空白,探究诗味 | 第98-104页 |
结语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110页 |
1、 | 第105-109页 |
关于宣城市普通高中古诗词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第105-107页 |
关于宣城市普通高中古诗词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第107-109页 |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9页 |
后记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