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7页 |
·知识 | 第13页 |
·外源性知识 | 第13-14页 |
·知识结构 | 第14页 |
·教师外源性知识结构 | 第14-15页 |
·高中物理准教师外源性知识结构 | 第15-17页 |
3 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知识的研究 | 第17-19页 |
·从哲学角度分析 | 第17页 |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 | 第17-18页 |
·从知识存在形式角度分析 | 第18-19页 |
·知识结构的研究 | 第19-21页 |
·结构的研究 | 第19-20页 |
·知识结构的研究 | 第20-21页 |
·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 第21-25页 |
·国外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 第21-22页 |
·国内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 第22-25页 |
4 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哲学基础 | 第25-26页 |
·认识论 | 第25页 |
·实践论 | 第25-26页 |
·心理学基础 | 第26-27页 |
·图式理论 | 第26页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教育学基础 | 第27-28页 |
·终身学习理论 | 第27-28页 |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28页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 第28-30页 |
·新课程物理知识观的要求 | 第28-29页 |
·物理学科自身的要求 | 第29-30页 |
5 高中物理准教师外源性知识结构模型的理论构建 | 第30-40页 |
·高中物理准教师本体性知识 | 第31-33页 |
·高中物理准教师条件性知识 | 第33-34页 |
·高中物理准教师实践性知识 | 第34-35页 |
·高中物理准教师文化性知识 | 第35-36页 |
·高中物理准教师“四层四面”外源性知识结构模型构架 | 第36-40页 |
6 高中物理准教师外源性知识结构的实证研究 | 第40-48页 |
·调查研究对象 | 第40页 |
·调查研究目的 | 第40页 |
·调查问卷的制定与测试 | 第40-42页 |
·问卷的制定依据 | 第40-41页 |
·问卷的试测与制定 | 第41-42页 |
·问卷的测试 | 第42页 |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准教师各部分知识分布现状与分析 | 第42-43页 |
·准教师文化性知识分布现状与分析 | 第43-44页 |
·准教师本体性知识分布现状与分析 | 第44-45页 |
·准教师条件性知识分布现状与分析 | 第45页 |
·准教师实践性知识分布现状与分析 | 第45页 |
·调查结果及讨论 | 第45-48页 |
7 高中物理准教师知识结构的比较研究 | 第48-53页 |
·准教师知识结构的宏观比较研究 | 第48-50页 |
·准教师知识结构的微观比较分析 | 第50-53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53-58页 |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研究反思 | 第54-55页 |
·研究展望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