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相关信息技术接受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有关信息技术接受的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有关信息技术接受的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模型 | 第16-24页 |
·网络学习及网络学习环境 | 第16-17页 |
·网络学习 | 第16页 |
·网络学习环境 | 第16-17页 |
·技术接受 | 第17-18页 |
·相关技术接受理论分析 | 第18-24页 |
·理性行为理论 | 第18-20页 |
·技术接受模型 | 第20-21页 |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1-24页 |
第3章 学习者接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关系分析 | 第24-34页 |
·学习者接受网络信息技术的构成要素 | 第24-30页 |
·信息技术使用意向 | 第24页 |
·信息技术使用态度 | 第24-25页 |
·感知信息技术有用性 | 第25-26页 |
·感知信息技术易用性 | 第26-27页 |
·社会影响因素——主观规范 | 第27-28页 |
·感知行为控制因素——自我效能感及外部促进条件 | 第28-30页 |
·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探讨 | 第30-33页 |
·态度、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 | 第30-31页 |
·感知信息技术有用性、易用性与网络使用态度及使用意向 | 第31页 |
·主观规范与网络使用态度及使用意向 | 第31-32页 |
·感知行为控制与使用态度及使用意向 | 第32-33页 |
·假设模型的构建 | 第33-34页 |
第4章 学习者接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关系实证调查与分析 | 第34-53页 |
·问卷设计、预测及发放 | 第34-37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4页 |
·问卷预测 | 第34-36页 |
·问卷正式发放与回收 | 第36-37页 |
·问卷统计与分析 | 第37-48页 |
·样本基本资料描述性统计 | 第37页 |
·问卷各维度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37-41页 |
·相关分析 | 第41-44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4-48页 |
·实证结论与分析 | 第48-53页 |
·主观规范对学习者网络使用态度及意向的影响 | 第48-49页 |
·感知信息技术有用性、易用性对学习者使用态度及意向的影响 | 第49-50页 |
·感知行为控制层面对学习者使用态度及意向的影响 | 第50-51页 |
·使用态度与使用意向 | 第51页 |
·学习者网络平台使用态度及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 | 第51-53页 |
第5章 网络学习环境下技术接受模型的构建 | 第53-61页 |
·模型构建 | 第53-56页 |
·模型构成要素及关系特征 | 第56-59页 |
·模型中的构成要素 | 第56-58页 |
·模型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58-59页 |
·促进学习者网络技术接受的策略建议 | 第59-61页 |
·提高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价值,重点充实各种资源,满足学习需求 | 第59页 |
·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榜样作用 | 第59-60页 |
·进一步保证平台操作简单快捷 | 第60-61页 |
第6章 本研究结论、创新及局限性 | 第61-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研究创新 | 第62页 |
·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