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引言 | 第8-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 国外几何概念的教学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几何概念的教学研究 | 第11-13页 |
(三) 述评 | 第13-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一) 概念教学 | 第18页 |
(二) 图形认识 | 第18页 |
(三) 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 第18-19页 |
(四) 行动研究 | 第19页 |
二、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一般过程 | 第19-20页 |
(一) 概念的形成和一般过程 | 第19-20页 |
(二) 概念的同化和一般过程 | 第20页 |
三、基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几何概念教学过程 | 第20-23页 |
(一)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入几何概念 | 第20-21页 |
(二) 从操作、探究、交流中抽象几何概念 | 第21页 |
(三) 从类比、辨析中理解几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第21页 |
(四) 从知识的运用中进行概念的巩固和拓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小学“图形认识”教学现状与分析 | 第23-33页 |
一、“图形认识”的教学现状 | 第23-28页 |
(一) “图形认识”教学理念的认识 | 第24页 |
(二) “图形认识”教学目标的认识 | 第24-25页 |
(三) “图形认识”常用的教学方法 | 第25-26页 |
(四) “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 第26-27页 |
(五) “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运用意识 | 第27-28页 |
二、“图形认识”的学习现状 | 第28-31页 |
(一) 学习数学兴趣有待提高 | 第28-29页 |
(二) 抽象概括能力存在不足 | 第29-30页 |
(三) 数学思想方法应用意识较薄弱 | 第30-31页 |
三、“图形认识”教学存在问题与分析 | 第31-33页 |
(一) 现行课程标准理解不充分 | 第31页 |
(二) 忽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 第31页 |
(三) 缺乏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 | 第31-32页 |
(四) 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创新不足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行动 | 第33-50页 |
一、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 第33-36页 |
(一) 制订目标 | 第33-34页 |
(二) 内容选取 | 第34页 |
(三) 时间安排 | 第34-36页 |
二、行动研究过程 | 第36-50页 |
(一) 第一轮行动研究 | 第36-44页 |
(二) 第二行动研究 | 第44-50页 |
第四章 基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的反思 | 第50-54页 |
一、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 第50-51页 |
二、准确把握学生几何思维水平 | 第51-52页 |
三、创新教学内容设计 | 第52-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一 | 第58-59页 |
学生调查问卷 | 第58-59页 |
附录二 | 第59-61页 |
教师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附录三 | 第61-62页 |
教师访谈提纲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