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以无锡市L小学吴文化校本课程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8页
    一、选题缘由第8-9页
        (一) 基于课程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引发的思考第8页
        (二) 基于乡土文化传承所面临困境引发的思考第8-9页
        (三) 基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引发的思考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理论意义第9-10页
        (二) 实践意义第10页
    三、研究综述第10-16页
        (一)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第10-14页
        (二) 乡土文化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第14-16页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五、研究创新点第17-18页
第一章 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理性思考第18-30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8-21页
        (一) 乡土文化第18-19页
        (二) 校本课程开发第19-21页
    二、乡土文化的特征及构成要素分析第21-23页
        (一) 乡土文化的特征第21-22页
        (二) 乡土文化的构成要素第22-23页
    三、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原则及操作步骤第23-30页
        (一) 课程理念第23-24页
        (二) 基本原则第24-25页
        (三) 操作步骤第25-30页
第二章 无锡市L小学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状况调查第30-45页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第30-31页
        (一) 调查对象的选定第30页
        (二) 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第30-31页
    二、调查结果第31-45页
        (一) L小学基本情况第31-32页
        (二) L小学教师对“吴文化”的了解情况第32页
        (三) 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组建及校情评估第32-35页
        (四) 理念与目标的确定第35页
        (五) 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第35-40页
        (六) 校本课程的实施第40-43页
        (七) 校本课程的评价第43-45页
第三章 无锡市L小学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5-54页
    一、L小学“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取得的成效第45-46页
    二、L小学“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第46-49页
        (一)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整体实力不强第46-47页
        (二)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存在分歧第47-48页
        (三) 校本课程体系建构不科学第48页
        (四)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不规范第48-49页
        (五) 校本课程评价落实不到位第49页
    三、L小学“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9-54页
        (一)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组建及相关方法选择欠妥第50-51页
        (二)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缺少互通第51页
        (三) 对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理解不到位第51-52页
        (四) 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第52页
        (五) 缺乏对校本课程评价的足够重视第52-54页
第四章 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化策略第54-60页
    一、着力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整体实力第54-56页
        (一) 调优开发小组成员构成和职责第54页
        (二) 分层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水平第54-55页
        (三) 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校情分析第55页
        (四) 提供校本教材编制的专业指导第55-56页
    二、注重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渗透互通第56页
    三、科学构建合理的校本课程体系第56-57页
    四、不断健全校本课程实施保障机制第57页
        (一) 制定校本课程督导制度第57页
        (二) 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第57页
        (三) 制定校本课程师资培养制度第57页
    五、持续提高对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视程度第57-60页
        (一) 定期举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培训第57-58页
        (二) 优化完善原有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案第58页
        (三) 正式明确校本课程评价的刚性要求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的行动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家庭作业适切性的调查研究--以连云港市G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