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空间信息技术》开发与实践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对象第13-18页
        1.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1.2.2 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问题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9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研究思路第20页
        1.4.3 论文章节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第22-25页
    2.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第22页
    2.2 动机和兴趣理论第22-23页
    2.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第23页
    2.4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25-30页
    3.1 在中学开展空间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第25-26页
        3.1.1 信息技术的发展第25页
        3.1.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25-26页
        3.1.3 软硬件及数据发展第26页
    3.2 作为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分析第26-29页
        3.2.1 教学时间充裕第27页
        3.2.2 教学地点灵活第27页
        3.2.3 教学内容系统第27页
        3.2.4 教学对象喜爱第27-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地理校本课程内容开发第30-61页
    4.1 开发原则第30-31页
        4.1.1 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第30页
        4.1.2 充分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第30-31页
        4.1.3 反映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第31页
    4.2 开发思路第31-33页
    4.3 内容编制——《生活中的空间信息技术》第33-56页
        第一节 空间信息技术简介第33-35页
        第二节 外卖篇-电子地图的使用第35-41页
        第三节 出行篇-智慧交通第41-48页
        第四节 购物篇-室内导航第48-53页
        第五节 技术篇-相关公司及软件介绍第53-56页
    4.4 课程目标第56-57页
    4.5 实施建议第57-60页
        4.5.1 课程学时第57-58页
        4.5.2 课程实施建议第58-59页
        4.5.3 课程考核建议第59-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地理校本课程实施案例第61-75页
    5.1 案例一《空间信息技术简介》第61-68页
    5.2 案例二《电子地图的使用—以百度地图为例》第68-73页
    5.3 效果评价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语第75-77页
    6.1 总结第75页
    6.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附录 (一)第80-82页
附录 (二)第82-83页
附录 (三)第83-84页
科研与获奖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写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1951-1966)古代寓言英译研究
下一篇:江西省新干县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