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 | 第18-23页 |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与构成 | 第18-19页 |
·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高校贫困生的总体规模 | 第19-21页 |
·高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 第21页 |
·高校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 第21-23页 |
第3章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 第23-34页 |
·贫困生SCL-90 调查结果 | 第23-27页 |
·调查对象 | 第23-24页 |
·调查工具及方法 | 第24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 第27-29页 |
·贫困生心理困惑程度较强 | 第28页 |
·贫困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 第28-29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贫困生积极心理表现 | 第29-30页 |
·贫困生消极心理表现 | 第30-32页 |
·不同群体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 第32-34页 |
第4章 影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 第34-40页 |
·社会因素 | 第34-36页 |
·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 | 第34页 |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 | 第34-35页 |
·社会资助方式缺乏人文关怀 | 第35页 |
·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 第35-36页 |
·学校因素 | 第36-37页 |
·高校消费分层造成贫困生心理不平衡 | 第36页 |
·学校对贫困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 | 第36-37页 |
·家庭因素 | 第37-38页 |
·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 | 第37页 |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个人因素 | 第38-40页 |
·个体心理特征的差异 | 第38页 |
·综合技能缺乏 | 第38页 |
·自我调适能力不足 | 第38-39页 |
·自立自强意识缺乏 | 第39-40页 |
第5章 提高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 第40-53页 |
·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 | 第40页 |
·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相结合 | 第40-41页 |
·助学与育人相结合 | 第41页 |
·具体措施 | 第41-53页 |
·国家方面 | 第41-43页 |
·社会方面 | 第43页 |
·学校方面 | 第43-48页 |
·家庭方面 | 第48-49页 |
·个人方面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附录Ⅰ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第54-58页 |
附录Ⅱ贫困生心理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注释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