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社会转型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6页
   ·本文创新点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问卷调查法第17页
     ·比较分析法第17页
     ·统计分析法第17-18页
第2章 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第18-23页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与构成第18-19页
   ·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第19-23页
     ·高校贫困生的总体规模第19-21页
     ·高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第21页
     ·高校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第21-23页
第3章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第23-34页
   ·贫困生SCL-90 调查结果第23-27页
     ·调查对象第23-24页
     ·调查工具及方法第24页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4-27页
   ·自制问卷调查结果第27-29页
     ·贫困生心理困惑程度较强第28页
     ·贫困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第28-29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29-34页
     ·贫困生积极心理表现第29-30页
     ·贫困生消极心理表现第30-32页
     ·不同群体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第32-34页
第4章 影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第34-40页
   ·社会因素第34-36页
     ·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第34页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第34-35页
     ·社会资助方式缺乏人文关怀第35页
     ·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第35-36页
   ·学校因素第36-37页
     ·高校消费分层造成贫困生心理不平衡第36页
     ·学校对贫困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第36-37页
   ·家庭因素第37-38页
     ·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第37页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第37-38页
   ·个人因素第38-40页
     ·个体心理特征的差异第38页
     ·综合技能缺乏第38页
     ·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第38-39页
     ·自立自强意识缺乏第39-40页
第5章 提高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第40-53页
   ·基本原则第40-41页
     ·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第40页
     ·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相结合第40-41页
     ·助学与育人相结合第41页
   ·具体措施第41-53页
     ·国家方面第41-43页
     ·社会方面第43页
     ·学校方面第43-48页
     ·家庭方面第48-49页
     ·个人方面第49-53页
结论第53-54页
附录Ⅰ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第54-58页
附录Ⅱ贫困生心理调查问卷第58-60页
注释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小波包和支持向量机的碰摩故障识别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