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与进展 | 第9-17页 |
1.2.1 螺旋桨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 第9-13页 |
1.2.2 提高螺旋桨效率的研究与进展 | 第13-15页 |
1.2.3 螺旋桨空泡的研究与进展 | 第15-17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螺旋桨升力面理论背景 | 第18-2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螺旋桨的几何表达 | 第18-20页 |
2.3 螺旋桨的边界条件 | 第20-21页 |
2.4 考虑叶片厚度的边值问题 | 第21-25页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升力面设计程序的建立及校核 | 第26-38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升力面设计程序的建立 | 第26-33页 |
3.2.1 叶片区网格划分方法 | 第26-27页 |
3.2.2 叶片区涡系模型的离散化 | 第27-29页 |
3.2.3 尾涡模型的布置 | 第29-30页 |
3.2.4 诱导速度的计算 | 第30-31页 |
3.2.5 控制点法向及弦向矢量的计算 | 第31-32页 |
3.2.6 根据边界条件求解拱弧面 | 第32-33页 |
3.3 升力面程序的校核 | 第33-35页 |
3.4 纵倾对升力面设计程序的影响 | 第35-37页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弦向负荷分布的选取和建模 | 第38-46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38-39页 |
4.3 实例桨压力分布的预报 | 第39-41页 |
4.4 弦向负荷分布建模 | 第41-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螺旋桨实例设计及弦向负荷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 第46-82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螺旋桨实例设计 | 第46-55页 |
5.2.1 螺旋桨升力线理论设计 | 第46-49页 |
5.2.2 螺旋桨升力面理论设计 | 第49-53页 |
5.2.3 水动力性能的CFD校验 | 第53-55页 |
5.3 螺旋桨定常面元法分析 | 第55-67页 |
5.3.1 运转条件及参数设置 | 第55-56页 |
5.3.2 定常面元法压力预报 | 第56-66页 |
5.3.3 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66-67页 |
5.4 螺旋桨非定常面元法分析 | 第67-81页 |
5.4.1 运转条件及参数设置 | 第67-69页 |
5.4.2 各螺旋桨0.6R处的压力分布 | 第69-72页 |
5.4.3 各螺旋桨0.7R处的压力分布 | 第72-75页 |
5.4.4 各螺旋桨0.8R处的压力分布 | 第75-78页 |
5.4.5 各螺旋桨0.9R处的压力分布 | 第78-81页 |
5.5 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不同弦向负荷分布桨模的水动力试验及空泡试验 | 第82-101页 |
6.1 试验模型及设备 | 第82-85页 |
6.2 水动力试验 | 第85-86页 |
6.3 空泡试验 | 第86-98页 |
6.3.1 各螺旋桨0°位置的空泡 | 第88-89页 |
6.3.2 各螺旋桨10°位置的空泡 | 第89页 |
6.3.3 各螺旋桨20°位置的空泡 | 第89-90页 |
6.3.4 各螺旋桨30°位置的空泡 | 第90-91页 |
6.3.5 各螺旋桨40°位置的空泡 | 第91-92页 |
6.3.6 各螺旋桨50°位置的空泡 | 第92-93页 |
6.3.7 各螺旋桨55°位置的空泡 | 第93-94页 |
6.3.8 各螺旋桨60°位置的空泡 | 第94-95页 |
6.3.9 各螺旋桨65°位置的空泡 | 第95-96页 |
6.3.10 各螺旋桨70°位置的空泡 | 第96页 |
6.3.11 各螺旋桨80°位置的空泡 | 第96-97页 |
6.3.12 各螺旋桨90~100°位置的空泡 | 第97-98页 |
6.4 脉动压力测量 | 第98-100页 |
6.5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1-103页 |
7.1 结论 | 第101-102页 |
7.2 展望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