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 第15-16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页 |
1.1.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 防霉薄膜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防霉包装薄膜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2 防霉剂的分类和使用 | 第17-18页 |
1.2.3 防霉薄膜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2.4 发展趋势及展望 | 第19页 |
1.3 改性氟树脂-聚乙烯防霉薄膜对吐司防霉机理的研究 | 第19-21页 |
1.3.1 吐司面包发霉变质机理 | 第19-20页 |
1.3.2 改性氟树脂的防霉机理 | 第20页 |
1.3.3 山梨酸的防霉抗菌机理 | 第20页 |
1.3.4 丙酸钙的防霉抗菌机理 | 第20页 |
1.3.5 LDPE 的抑菌防霉机理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改性氟树脂/山梨酸-聚乙烯防霉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1-28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2.3 防霉薄膜的制备 | 第22页 |
2.2.4 防霉薄膜性能指标测试 | 第22-23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2.3.1 防霉薄膜的光学性能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2.3.2 防霉薄膜的力学性能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2.3.3 防霉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 | 第25页 |
2.3.4 防霉薄膜的电镜扫描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2.3.5 防霉薄膜的抑菌防霉结果分析 | 第26页 |
2.3.6 防霉薄膜的热稳定性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改性氟树脂/山梨酸/丙酸钙-聚乙烯防霉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8-36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3.2.3 防霉薄膜制备方法 | 第29-30页 |
3.2.4 薄膜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 第30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3.3.1 防霉薄膜的机械性能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3.3.2 防霉薄膜的电镜扫描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3.3 防霉薄膜的光学性能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3.4 防霉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 | 第33-34页 |
3.3.5 防霉薄膜的热稳定性结果分析 | 第34页 |
3.3.6 防霉薄膜的抑菌防霉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改性氟树脂/山梨酸/丙酸钙-低密度聚乙烯防霉薄膜对吐司面包防霉保鲜的影响 | 第36-44页 |
4.1 前言 | 第3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4.2.3 样品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4.2.4 测定方法及指标 | 第38-39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4.3.1 防霉薄膜对吐司面包外观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2 防霉薄膜对吐司面包失重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3 防霉薄膜对吐司面包过氧化值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4 防霉薄膜对吐司面包酸价的影响 | 第42页 |
4.3.5 吐司面包菌落总数的测定 | 第42-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尼龙薄膜和防霉薄膜复合对吐司面包防霉保鲜的影响 | 第44-52页 |
5.1 前言 | 第4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44-45页 |
5.2.3 样品处理方法 | 第45页 |
5.2.4 测定方法及指标 | 第45-46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5.3.1 尼龙复合薄膜对吐司面包外观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46-47页 |
5.3.2 尼龙复合薄膜对吐司面包失重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3 尼龙复合薄膜对吐司面包过氧化值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4 尼龙复合薄膜对吐司面包酸价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5 吐司面包菌落总数的测定 | 第50-51页 |
5.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与专利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