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食品热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 | 第8-9页 |
1.2 丙烯酰胺简介 | 第9-10页 |
1.3 丙烯酰胺形成的途径 | 第10-12页 |
1.4 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因素 | 第12页 |
1.5 食品加工过程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的方法 | 第12-14页 |
1.6 植物提取物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7 荸荠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8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土豆脆片焙烤工艺研究 | 第18-2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2.1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18-19页 |
2.2.2 土豆脆片焙烤工艺流程 | 第19页 |
2.2.3 土豆脆片焙烤温度及时间的适宜水平研究 | 第19页 |
2.2.4 土豆脆片感官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荸荠皮提取物及不同极性萃取物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研究 | 第22-31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3.2.3 荸荠活性物质的提取及萃取 | 第23-24页 |
3.2.4 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 | 第24页 |
3.2.5 丙烯酰胺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25页 |
3.2.6 土豆脆片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3.2.7 样品前处理 | 第25页 |
3.2.8 丙烯酰胺含量的计算 | 第25页 |
3.2.9 抑制率的计算 | 第25-2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3.3.1 丙烯酰胺标准曲线 | 第26-27页 |
3.3.2 土豆脆片与丙烯酰胺标品的色谱图对比 | 第27-28页 |
3.3.3 不同浓度添加物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的效果 | 第28-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正丁醇萃取物不同极性洗脱液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研究 | 第31-36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4.2.3 正丁醇萃取物的纯化 | 第32-33页 |
4.2.4 不同极性洗脱液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的效果 | 第33-3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4.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荸荠活性单体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研究 | 第36-53页 |
5.1 引言 | 第36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5.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36-37页 |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1页 |
5.3.1 荸荠活性单体的分离纯化 | 第38-41页 |
5.3.2 荸荠活性单体的结构鉴定 | 第41-50页 |
5.3.3 荸荠活性单体与部分黄酮的抑制丙烯酰胺抑制效果对比 | 第50-51页 |
5.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图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