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2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特色 | 第19-21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19-20页 |
四、比较研究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相关性研究 | 第21-27页 |
第一节 课本剧内涵及特征 | 第21-23页 |
一、课本剧的内涵 | 第21页 |
二、课本剧的特征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乡镇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及特殊性 | 第23-24页 |
一、乡镇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 | 第23页 |
二、乡镇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 第23-24页 |
第三节 课本剧与乡镇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 第24-27页 |
一、课本剧顺应乡镇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 第25页 |
二、课本剧在乡镇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 第25页 |
三、乡镇高中语文教学是课本剧开发的要地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乡镇高中语文教学及课本剧教学呈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7-43页 |
第一节 乡镇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7-32页 |
第二节 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呈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43页 |
一、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33-40页 |
二、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呈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0-43页 |
第三章 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案例分析及效果调查 | 第43-63页 |
第一节 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案例分析 | 第43-56页 |
一、文言文《荆轲刺秦王》课本剧教学案例分析 | 第43-47页 |
二、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课本剧教学案例分析 | 第47-51页 |
三、戏剧作品《窦娥冤》课本剧教学案例分析 | 第51-53页 |
四、语文课本剧汇报演出活动分析 | 第53-56页 |
第二节 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效果调查 | 第56-63页 |
一、针对学生开展的效果调查 | 第56-59页 |
二、针对领导、教师展开的访谈调查 | 第59-60页 |
三、开展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意义 | 第60-63页 |
第四章 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优化策略 | 第63-73页 |
第一节 掌握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编演的基本程序 | 第63-66页 |
一、收集资料,研读课文(读) | 第63页 |
二、改编课文,撰写剧本(编) | 第63-64页 |
三、发挥所长,选定角色(选) | 第64页 |
四、明确分工,精心排练(排) | 第64-65页 |
五、通力合作,展示成果(演) | 第65页 |
六、多元评价,以演促学(评) | 第65-66页 |
第二节 灵活设置乡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环节 | 第66-68页 |
一、新授课课中使用课本剧 | 第66-67页 |
二、新授课课前预习使用课本剧 | 第67页 |
三、新授课后使用课本剧 | 第67-68页 |
第三节 开展汇报性演出,争获多方力量支持 | 第68-71页 |
一、设奖鼓励获取学生支持 | 第68-69页 |
二、获取语文教师理解支持 | 第69-70页 |
三、获取学校领导及家长支持 | 第70-71页 |
第四节 学校提高觉悟意识,为开展课本剧创设条件 | 第71-73页 |
一、努力转变教育理念 | 第71页 |
二、开发课本剧校本课程 | 第71页 |
三、增加课本剧培训 | 第71-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