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移动互联网时代 | 第12-13页 |
1.1.2 移动学习的快速发展 | 第13-14页 |
1.1.3 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使用问题重重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手持设备 | 第19-20页 |
2.1.2 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界定 | 第20页 |
2.2 手持设备使用情况的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2.2.1 手持设备的使用现状 | 第21-24页 |
2.2.2 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24-25页 |
2.2.3 手持设备使用的改进策略研究 | 第25-28页 |
3 初中生使用手持设备学习状况的调查 | 第28-46页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8-30页 |
3.1.1 预测问卷形成及预测 | 第28-29页 |
3.1.2 正式问卷调查样本及问卷再分析 | 第29-30页 |
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0-31页 |
3.3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第31-44页 |
3.3.1 初中生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1-34页 |
3.3.2 初中生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 第34-39页 |
3.3.3 初中生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差异分析 | 第39-42页 |
3.3.4 初中生手持设备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3.4 存在问题分析 | 第44-46页 |
4 改进初中生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干预实验 | 第46-63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6页 |
4.2 实验对象 | 第46-4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4 实验过程 | 第48-54页 |
4.5 实验结果 | 第54-60页 |
4.6 案例分析 | 第60-63页 |
5 初中生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改进策略 | 第63-84页 |
5.1 学校层面 | 第63-72页 |
5.1.1 移动学习解决方案 | 第63-68页 |
5.1.2 制定可接受的使用制度和管理机制 | 第68-69页 |
5.1.3 制定教师考核、奖励计划 | 第69页 |
5.1.4 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 第69-70页 |
5.1.5 丰富移动教学资源 | 第70-72页 |
5.2 教师层面 | 第72-81页 |
5.2.1 提升移动技术应用能力 | 第72-75页 |
5.2.2 活动设计符合移动教学要求 | 第75-79页 |
5.2.3 将移动设备或应用融入课程计划 | 第79-80页 |
5.2.4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 第80-81页 |
5.3 学生层面 | 第81-84页 |
5.3.1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 第81页 |
5.3.2 培养科学使用手持设备的习惯 | 第81-82页 |
5.3.3 培养将移动技术融入课程学习的能力 | 第82-83页 |
5.3.4 强化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 第83-8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84-85页 |
6.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A 初中生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调查问卷 | 第91-95页 |
附录B 移动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调查问卷 | 第95-98页 |
附录C 初中生手持设备使用行为的调查问卷(前后测问卷) | 第98-102页 |
附录D 初中生手持设备使用行为记录表 | 第102-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