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机状态下汽油机瞬态性能的检测与对比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发动机瞬态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发动机冷热启动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稳态下汽油机性能的主要影响参数 | 第17-28页 |
2.1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 | 第17-18页 |
2.2 发动机台架试验 | 第18-21页 |
2.2.1 试验样机 | 第18-19页 |
2.2.2 试验设备 | 第19-21页 |
2.2.3 试验内容 | 第21页 |
2.3 稳态下关键运行参数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 第21-26页 |
2.3.1 负荷和进气压力 | 第21-22页 |
2.3.2 过量空气系数 | 第22-23页 |
2.3.3 残余废气系数 | 第23-24页 |
2.3.4 点火提前角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车用发动机性能的瞬态检测方法 | 第28-38页 |
3.1 发动机瞬态工况特点 | 第28-29页 |
3.2 瞬态检测方法介绍 | 第29-31页 |
3.2.1 工作原理及检测流程 | 第29-31页 |
3.2.2 检测方法的特征优势 | 第31页 |
3.3 检测方法的计算模型 | 第31-37页 |
3.3.1 进、排气系统及换气过程 | 第31-33页 |
3.3.2 热力学过程及燃烧放热规律 | 第33-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冷热机状态下检测方法的实机应用 | 第38-49页 |
4.1 试验对象 | 第38-39页 |
4.1.1 样机介绍 | 第38页 |
4.1.2 样车介绍 | 第38-39页 |
4.2 冷热机状态下的整车试验 | 第39-44页 |
4.2.1 NEDC测试和转鼓试验介绍 | 第39-41页 |
4.2.2 整车试验的设备情况 | 第41-42页 |
4.2.3 冷热机状态下的试验内容 | 第42-44页 |
4.3 整车下发动机关键参数的检测 | 第44-48页 |
4.3.1 瞬态扭矩检测的完善 | 第44-46页 |
4.3.2 循环喷油量检测的完善 | 第46-47页 |
4.3.3 其他运行参数的检测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NEDC工况下冷机和热机的性能差异分析 | 第49-65页 |
5.1 冷机和热机的性能差异 | 第49-53页 |
5.1.1 发动机各项温度的差异 | 第49-50页 |
5.1.2 车速和发动机转速的差异 | 第50-51页 |
5.1.3 扭矩和IMEP的差异 | 第51-52页 |
5.1.4 瞬时油耗和指示热效率的差异 | 第52-53页 |
5.2 关键运行参数对冷热机性能差异的影响 | 第53-62页 |
5.2.1 过量空气系数和循环喷油量 | 第54-55页 |
5.2.2 残余废气系数和充量系数 | 第55-58页 |
5.2.3 点火提前角和燃烧特征参数 | 第58-61页 |
5.2.4 其他参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 冷机和热机性能差异的优化方向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