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震作用下对地铁车站中柱以及隧道区间的减震分析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抗震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国内外减震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1 减震理论的总体现状第19-20页
        1.3.2 地下结构的减震理论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第21-23页
第二章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基本理论第23-29页
    2.1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发展第23页
    2.2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类型及组成第23-25页
    2.3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基本功能特性第25-26页
    2.4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隔震原理及力学模型第26-28页
        2.4.1 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原理第26-27页
        2.4.2 铅芯橡胶支座的恢复力模型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有限元模型基本理论第29-38页
    3.1 ANSYS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第29-31页
        3.1.1 概述第29页
        3.1.2 ANSYS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第29-30页
        3.1.3 ANSYS有限元计算方法第30-31页
    3.2 阻尼理论第31-32页
    3.3 边界条件第32-36页
        3.3.1 边界条件综述第32-33页
        3.3.2 粘性边界第33-34页
        3.3.3 粘弹性边界第34-36页
    3.4 结构与土体接触作用第36-38页
        3.4.1 接触面的法线方向作用第36页
        3.4.2 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作用第36-38页
第四章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对地铁车站中柱的减震分析第38-51页
    4.1 工程概况第38页
    4.2 计算模型和参数的确定第38-44页
        4.2.1 ANSYS动力分析时的计算假定第38页
        4.2.2 ANSYS中计算单元的选择第38-39页
        4.2.3 地震波的选取和输入第39-41页
        4.2.4 三维箱形地铁车站在ANSYS中的建立第41-42页
        4.2.5 土体范围的确定第42-43页
        4.2.6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43-44页
        4.2.7 边界和接触的确定第44页
    4.3 结构动力响应数据分析第44-50页
        4.3.1 模态分析第44-45页
        4.3.2 中柱的变形分析第45-46页
        4.3.3 中柱的弯矩分析第46-48页
        4.3.4 中柱的剪力分析第48页
        4.3.5 中柱的水平向加速度分析第48-50页
        4.3.6 中柱的轴力分析第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橡胶隔震层对地铁隧道区间的减震分析第51-64页
    5.1 工程概况第51页
    5.2 计算模型和参数的确定第51-53页
        5.2.1 ANSYS动力分析时的计算假定第52页
        5.2.2 地铁隧道区间及隔震层参数的确定第52页
        5.2.3 三维地铁隧道区间结构在ANSYS中的建立第52-53页
    5.3 橡胶隔震层的减震分析第53-60页
        5.3.1 模态分析第54-56页
        5.3.2 衬砌管片的位移分析第56-58页
        5.3.3 衬砌管片的最大位移差分析第58-59页
        5.3.4 衬砌管片的最大主应力分析第59-60页
    5.4 橡胶隔震层弹性模量对减隔震作用的影响第60-62页
        5.4.1 不同弹性模量隔震层下衬砌的位移分析第60-61页
        5.4.2 不同弹性模量隔震层下衬砌的最大位移差分析第61页
        5.4.3 不同弹性模量隔震层下衬砌的最大主应力分析第61-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截面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合肥地区既有典型城市桥梁车辆限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