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5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1.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3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9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9-30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30-34页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0-32页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32-34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34-35页
第2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5-53页
    2.1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第35-38页
        2.1.1 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及特征第35-36页
        2.1.2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第36-38页
    2.2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分析第38-49页
        2.2.1 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第38-41页
        2.2.2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状况分析第41-44页
        2.2.3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状况分析第44-48页
        2.2.4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国际对比第48-49页
    2.3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49-52页
        2.3.1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9-51页
        2.3.2 成因分析第51-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析第53-67页
    3.1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第53-57页
        3.1.1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析第53-54页
        3.1.2 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能力第54-55页
        3.1.3 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第55-56页
        3.1.4 高技术产业创新环境保障能力第56-57页
    3.2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理论模型第57-58页
    3.3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典型相关分析第58-65页
        3.3.1 典型相关分析及变量测量第58-59页
        3.3.2 构成要素典型相关实证分析第59-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4章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第67-93页
    4.1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第67-70页
        4.1.1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第67-68页
        4.1.2 结构方程模型计算步骤第68-70页
    4.2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70-75页
        4.2.1 影响因素提出第70-71页
        4.2.2 研究假设提出第71-75页
        4.2.3 理论模型构建第75页
    4.3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第75-91页
        4.3.1 变量测量第75-77页
        4.3.2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第77-79页
        4.3.3 量表检验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第79-86页
        4.3.4 模型修正与检验第86-88页
        4.3.5 假设验证与解读第88-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5章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93-109页
    5.1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93-96页
        5.1.1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第93-94页
        5.1.2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框架第94-95页
        5.1.3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初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95-96页
    5.2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识别第96-106页
        5.2.1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识别第96-102页
        5.2.2 基于Pearson法的相关性评价指标识别第102-104页
        5.2.3 基于变差系数的评价指标鉴别能力筛选第104-106页
    5.3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第106-108页
        5.3.1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结果第106-107页
        5.3.2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部分指标的解释第107-108页
    5.4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6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及评价第109-147页
    6.1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第109-113页
        6.1.1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第109-111页
        6.1.2 Topsis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第111-113页
    6.2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评价分析第113-119页
        6.2.1 评价数据来源第113-114页
        6.2.2 基于熵值法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评价第114-119页
    6.3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评价分析第119-123页
    6.4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综合评价分析第123-144页
        6.4.1 综合评价模型第124-127页
        6.4.2 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综合能力评价及分析第127-132页
        6.4.3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综合能力影响因素确定第132-135页
        6.4.4 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综合能力影响因素滞后期选择第135页
        6.4.5 基于Tobit回归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35-144页
    6.5 本章小结第144-147页
第7章 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第147-155页
    7.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第147-148页
    7.2 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第148-151页
        7.2.1 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支持第148-149页
        7.2.2 拓宽产学研合作模式第149页
        7.2.3 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优势第149-150页
        7.2.4 发挥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作用第150页
        7.2.5 构建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第150-151页
    7.3 提升创新资源利用率第151页
    7.4 优化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环境第151-152页
        7.4.1 合理布局产业分布第151-152页
        7.4.2 加大创新资源投入第152页
    7.5 实行细分行业差异化发展策略第152-153页
    7.6 以市场和规模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第153-154页
    7.7 本章小结第154-155页
结论第155-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7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7-179页
致谢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标准联盟社会关系对主导设计形成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团队能力差异对个体和团队绩效影响的跨层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