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前引后辅”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0页
        1.3.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4 研究的思路第11页
    1.5 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2 课题的理论综述第12-18页
    2.1 微课的概述第12-14页
        2.1.1 微课的概念界定第12页
        2.1.2 微课的特点第12-13页
        2.1.3 微课的分类第13-14页
        2.1.4 目前主要的微课教学模式第14页
    2.2 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第14-15页
        2.2.1 教学模式的概念第14-15页
        2.2.2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第15页
    2.3 课题的理论基础第15-18页
        2.3.1 混合式学习理论第15页
        2.3.2 微型学习理论第15-16页
        2.3.3 建构主义理论第16页
        2.3.4 掌握学习理论第16-18页
3 对微课教学的态度和认识的调查研究第18-26页
    3.1 调查目的和方法第18页
    3.2 调查对象和实施过程第18-19页
    3.3 调查内容和结果分析第19-26页
4 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前引后辅”教学模式的概述及建构第26-34页
    4.1 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前引后辅”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第26-27页
        4.1.1 “前引”的概念界定第26页
        4.1.2 “后辅”的概念界定第26-27页
    4.2 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前引后辅”教学模式的建构第27-30页
        4.2.1 教学目标第27页
        4.2.2 操作程序第27-29页
        4.2.3 实现条件第29-30页
    4.3 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前引后辅”教学模式的优势第30-31页
    4.4 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前引后辅”教学模式下的微课设计原则与制作要求第31-34页
        4.4.1 设计原则第31-32页
        4.4.2 制作要求第32-34页
5 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前引后辅”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第34-47页
    5.1 “光的直线传播”课程案例第34-41页
        5.1.1 “前引”环节第34-36页
        5.1.2 课上环节第36页
        5.1.3 “后辅”环节第36-41页
    5.2 “质量”课程案例第41-47页
        5.2.1 “前引”环节第41-43页
        5.2.2 课上环节第43页
        5.2.3 “后辅”环节第43-47页
6 研究总结第47-48页
    6.1 研究总结第47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1:对微课教学的态度和认识的调查问卷第50-53页
附录2:访谈调查提纲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家庭作业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后撤点并校时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研究--以辽西三市的五所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