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融江片平话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广西壮汉语言接触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ArcGIS简介及其在方言地理学上的应用 | 第12-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 第14页 |
1.5 材料、凡例说明 | 第14-15页 |
1.6 本文调查点的地理、人文背景及发音合作人简介 | 第15-17页 |
1.6.1 柳城县概况 | 第15-16页 |
1.6.2 太平镇概况 | 第16页 |
1.6.3 杨梅村概况 | 第16页 |
1.6.4 发音合作人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杨梅百姓话的语音研究 | 第17-67页 |
2.1 杨梅百姓话的声韵调系统 | 第17-18页 |
2.1.1 声母(共22个) | 第17页 |
2.1.2 韵母(共72个) | 第17-18页 |
2.1.3 声调(共8个) | 第18页 |
2.2 杨梅百姓话的声韵调特点分析 | 第18-23页 |
2.2.1 声母分析 | 第18-20页 |
2.2.2 韵母分析 | 第20-22页 |
2.2.3 声调分析 | 第22-23页 |
2.3 杨梅百姓话的连读变调 | 第23页 |
2.4 杨梅百姓话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 第23-32页 |
2.4.1 声韵配合的基本规律 | 第23页 |
2.4.2 声韵调配合关系 | 第23-32页 |
2.5 杨梅百姓话的历史音韵比较 | 第32-43页 |
2.5.1 杨梅百姓话今声母与中古声母的对应关系 | 第32-36页 |
2.5.2 杨梅百姓话今韵母与中古韵母的对应关系 | 第36-42页 |
2.5.3 杨梅百姓话今声调与中古声调的对应关系 | 第42-43页 |
2.6 杨梅百姓话的语音历史层次 | 第43-56页 |
2.6.1 声母层次 | 第43-49页 |
2.6.2 韵母层次 | 第49-56页 |
2.7 杨梅百姓话同音字汇 | 第56-67页 |
第三章 杨梅百姓话的词汇研究 | 第67-116页 |
3.1 杨梅百姓话的词汇特点分析 | 第67-74页 |
3.1.1 词形分析 | 第67-69页 |
3.1.2 词义分析 | 第69-72页 |
3.1.3 词源分析 | 第72-74页 |
3.2 分类词表 | 第74-116页 |
第四章 杨梅百姓话的语法研究 | 第116-154页 |
4.1 词法特点 | 第116-125页 |
4.2 句法特点 | 第125-127页 |
4.3 语法例句 | 第127-154页 |
第五章 杨梅百姓话与壮语、官话的语言接触初探 | 第154-176页 |
5.1 关于语言接触理论 | 第154-156页 |
5.1.1 语言接触的定义 | 第154页 |
5.1.2 语言接触的方式及类型 | 第154-155页 |
5.1.3 语言接触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 第155-156页 |
5.2 语言接触对杨梅百姓话产生的一些影响 | 第156-176页 |
5.2.1 语音影响 | 第156-162页 |
5.2.2 词汇影响 | 第162-172页 |
5.2.3 语法影响 | 第172-17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76-186页 |
6.1 关于杨梅百姓话的“倾向性” | 第176-182页 |
6.2 关于语言接触 | 第182-183页 |
6.3 基于GIS软件的语言特征图 | 第183-184页 |
6.4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4-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89页 |
致谢 | 第189-1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