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2.1.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页 |
2.1.2 施瓦布的科学探究策略 | 第14-15页 |
2.1.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15页 |
2.2 教育心理学理论 | 第15-18页 |
2.2.1 动机、兴趣 | 第15-16页 |
2.2.2 感觉和知觉 | 第16页 |
2.2.3 表象 | 第16-18页 |
3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概述 | 第18-22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页 |
3.1.1 微实验和物理微实验 | 第18页 |
3.1.2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 | 第18页 |
3.2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特点 | 第18-19页 |
3.3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分类 | 第19-20页 |
3.4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功能 | 第20-22页 |
4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2-32页 |
4.1 现状调查 | 第22页 |
4.1.1 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 第22页 |
4.1.2 具体实施 | 第22页 |
4.2 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4.2.1 教师基本情况统计 | 第22-23页 |
4.2.2 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常规物理实验的情况 | 第23-25页 |
4.2.3 物理教师对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理解和使用情况 | 第25-28页 |
4.2.4 常规物理实验和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对学生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28-31页 |
4.3 调查结论 | 第31-32页 |
5 初中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设计研究 | 第32-49页 |
5.1 设计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必要性分析 | 第32-33页 |
5.2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5.3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设计思路 | 第34-37页 |
5.3.1 基于信息交合法的物理微实验设计思路 | 第35-36页 |
5.3.2 基于特性列举法的物理微实验设计思路 | 第36-37页 |
5.4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设计举例 | 第37-49页 |
6 初中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应用案例和应用建议 | 第49-55页 |
6.1 生活化物理微实验的应用案例 | 第49-53页 |
6.1.1 “液体压强”教学案例 | 第49-51页 |
6.1.2 “光的折射”教学案例 | 第51-53页 |
6.2 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应用建议 | 第53-55页 |
7 研究的结果与展望 | 第55-56页 |
7.1 本文的研究结果 | 第55页 |
7.2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A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