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研究综述 | 第8-16页 |
1.1 学习倦怠的研究 | 第8-10页 |
1.1.1 学习倦怠的概念 | 第8-9页 |
1.1.2 学习倦怠的结构与测量 | 第9页 |
1.1.3 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 第9-10页 |
1.2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1 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 | 第10-11页 |
1.2.2 家庭教养方式的测量 | 第11页 |
1.2.3 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 个人规划的研究 | 第12-16页 |
1.3.1 个人规划的概念 | 第12-13页 |
1.3.2 个人规划的测量 | 第13页 |
1.3.3 个人规划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 | 第16-18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16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18-20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18-19页 |
3.2.1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 | 第18页 |
3.2.2 学习倦怠问卷 | 第18-19页 |
3.2.3 个人规划量表 | 第19页 |
3.3 研究步骤 | 第19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 | 第20-30页 |
4.1 高中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研究 | 第20页 |
4.2 高中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20-22页 |
4.2.1 高中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20-21页 |
4.2.2 高中生学习倦怠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21-22页 |
4.3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学习倦怠与个人规划的相关分析 | 第22-24页 |
4.3.1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 第22-23页 |
4.3.2 高中生个人规划与学习倦怠相关分析 | 第23-24页 |
4.4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学习倦怠和个人规划的回归分析 | 第24-25页 |
4.4.1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24-25页 |
4.4.2 高中生个人规划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25页 |
4.5 个人规划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25-30页 |
第5章 分析和讨论 | 第30-36页 |
5.1 高中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研究 | 第30-32页 |
5.1.1 高中生学习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31-32页 |
5.2 高中生学习倦怠、家庭教养方式和个人规划的关系 | 第32-36页 |
5.2.1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 第32-34页 |
5.2.2 高中生个人规划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5.2.3 个人规划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倦怠中的中介作用 | 第35-3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6-3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6.2 教育建议 | 第37页 |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