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影响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因素--基于分层线性模型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1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理论意义第8-9页
        1.2.2 实际意义第9页
    1.3 研究目的第9页
    1.4 研究内容第9-10页
    1.5 研究变量及其定义第10-11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2.1 职业适应性的内涵第11-13页
        2.1.1 国外关于职业适应性的内涵第11-12页
        2.1.2 国内关于职业适应性的内涵第12-13页
    2.2 国外关于职业适应性的研究综述第13-17页
        2.2.1 国外与职业适应相关的理论第13-15页
        2.2.2 国外对于职业适应的测量与评估研究第15-16页
        2.2.3 国外职业适应研究的特点第16-17页
    2.3 国内关于职业适应性的研究综述第17-20页
        2.3.1 国内关于职业适应(性)的测量与评估研究第17-18页
        2.3.2 我国职业适应方面的研究特点第18-19页
        2.3.3 国内对大学生群体职业适应问题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2.4 已有研究局限第20-23页
第3章 研究总体设计第23-31页
    3.1 研究框架图第23页
    3.2 研究的变量第23-24页
        3.2.1 个体因素的选择第23-24页
        3.2.2 背景因素的选择第24页
    3.3 研究对象与取样第24-26页
    3.4 研究方法第26-27页
    3.5 研究工具第27-28页
        3.5.1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自评量表第27页
        3.5.2 大学生心理资本自评量表第27页
        3.5.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第27-28页
    3.6 数据统计方法第28页
    3.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8-29页
    3.8 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29-31页
第4章 模型设定第31-33页
    4.1 零模型第31页
    4.2 随机效应协方差模型第31页
    4.3 非随机变动斜率模型第31-33页
第5章 研究结果第33-37页
    5.1 大学生整体职业适应性第33页
    5.2 零模型结果第33-34页
    5.3 随机效应协方差模型结果第34-37页
第6章 讨论第37-41页
    6.1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水平的分析与讨论第37-38页
    6.2 零模型与随机模型的讨论第38-40页
    6.3 非随机变动斜率模型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0-41页
第7章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第41-43页
    7.1 研究结论第41页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第47-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生家长对寻求学校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特点及干预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学习倦怠、家庭教养方式和个人规划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