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1.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4页 |
1.2.1 相关研究的梳理 | 第10-13页 |
1.2.2 对相关研究的评价 | 第13-14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局限 | 第15-16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5页 |
1.4.2 本研究的局限 | 第15-16页 |
第2章 创新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16-23页 |
2.1 参与民主理论 | 第16-19页 |
2.1.1 参与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2.1.2 参与民主理论对于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启示 | 第18-19页 |
2.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 | 第19-21页 |
2.2.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2.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启示 | 第20-21页 |
2.3 经济民主理论 | 第21-23页 |
2.3.1 经济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2.3.2 经济民主理论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启示 | 第22-23页 |
第3章 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现实需求 | 第23-34页 |
3.1 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组成要素 | 第23-26页 |
3.1.1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第23-25页 |
3.1.2 企业厂务公开制度 | 第25-26页 |
3.1.3 职工董事与职工监事制度 | 第26页 |
3.2 落实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面临的挑战 | 第26-29页 |
3.2.1 落实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面临的挑战 | 第26-27页 |
3.2.2 落实企业厂务公开制度面临的挑战 | 第27-28页 |
3.2.3 落实职工董事与职工监事制度面临的挑战 | 第28-29页 |
3.3 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3.1 企业民主立法不完善 | 第29页 |
3.3.2 企业民主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3.3.3 企业及职工民主意识淡薄 | 第30-31页 |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3.4.1 政治经济体制因素 | 第31-32页 |
3.4.2 文化背景和社会传统因素 | 第32页 |
3.4.3 法律制定和公示的程序因素 | 第32-34页 |
第4章 创新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34-39页 |
4.1 德国 | 第34-35页 |
4.1.1 职工监事选举制度 | 第34页 |
4.1.2 工作委员会制度 | 第34-35页 |
4.2 瑞典 | 第35-37页 |
4.2.1 董事会民主选举制度 | 第35-36页 |
4.2.2 合作模式 | 第36-37页 |
4.2.3 建立产业工会联盟表达职工权益 | 第37页 |
4.3 启示 | 第37-39页 |
第5章 创新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39-47页 |
5.1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民主相关法律法规 | 第39-41页 |
5.1.1 加快出台企业民主选举等专项立法 | 第39页 |
5.1.2 明确企业民主相关法律主体和责任 | 第39-40页 |
5.1.3 明确职工代表大会与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关系 | 第40页 |
5.1.4 构建持股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立法 | 第40-41页 |
5.1.5 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 第41页 |
5.2 完善企业民主管理运行机制 | 第41-45页 |
5.2.1 构建员工民主管理多级培训机制 | 第41-42页 |
5.2.2 创新职工代表民主管理方式和活动载体 | 第42-45页 |
5.3 建立员工个体参与的工作制度 | 第45-47页 |
5.3.1 建立总经理联络员制度 | 第45页 |
5.3.2 建立民主沟通制度 | 第45-46页 |
5.3.3 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