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S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语文教学传播模式的概念及其构建原则 | 第12-16页 |
一、模式的含义和分类 | 第12-14页 |
二、语文教学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和原则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语文教学传播模式 | 第16-27页 |
第一节 语文教学传播的准备阶段 | 第16-19页 |
一、准备阶段的学生 | 第16-18页 |
二、传播准备阶段的语文教师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语文教学传播的发生阶段 | 第19-25页 |
一、感知路径分类法 | 第19-24页 |
二、语文感知教学传播模式总述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语文教学传播的影响阶段 | 第25-27页 |
一、传播影响阶段的学生 | 第25-26页 |
二、传播影响阶段的语文教师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语文教学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27-36页 |
第一节 语文教学传播的难点——信息的通达 | 第27-30页 |
一、语文信息内容丰富、内涵复杂 | 第27-28页 |
二、语文信息筛选的主观化 | 第28-29页 |
三、语文信息接收误差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对语文教学传播的主导者——语文教师的建议 | 第30-33页 |
一、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进行语文信息的筛选 | 第30-31页 |
二、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平台拓宽语文信息的来源渠道 | 第31-32页 |
三、以多种语文教学传播媒体为手段提高语文信息传播效果 | 第32-33页 |
四、及时对语文教学传播进行反思 | 第33页 |
第三节 对语文教学传播的主体——学生的建议 | 第33-36页 |
一、知识准备三步走,情绪准备二目标 | 第33-34页 |
二、由“被传播”变为主动参与传播 | 第34-35页 |
三、将语文信息用于实践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