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及模式 | 第17-20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2.1.1 社会认知理论 | 第17页 |
2.1.2 行为主义理论 | 第17页 |
2.1.3 社会系统理论 | 第17-18页 |
2.1.4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8页 |
2.2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 第18-20页 |
2.2.1 预防性模式 | 第18页 |
2.2.2 治疗性模式 | 第18-19页 |
2.2.3 发展性模式 | 第19页 |
2.2.4 协调性模式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现状及困境调查 | 第20-32页 |
3.1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困境问卷调查 | 第20-23页 |
3.1.1 调查样本的抽取 | 第20页 |
3.1.2 调查样本的构成 | 第20页 |
3.1.3 数据分析结果 | 第20-23页 |
3.2 访谈资料收集 | 第23-28页 |
3.2.1 访谈对象及方法 | 第23页 |
3.2.2 访谈程序 | 第23-28页 |
3.3 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3.3.1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8-30页 |
3.3.2 访谈结果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途径及策略建议 | 第32-38页 |
4.1 介入途径 | 第32-35页 |
4.1.1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 | 第32-33页 |
4.1.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 | 第33-34页 |
4.1.3 社区工作方法介入 | 第34-35页 |
4.2 策略及建议 | 第35-38页 |
4.2.1 成立社工机构,引进专业人才 | 第35-36页 |
4.2.2 家长、学校加强交流,开办家长学校 | 第36-37页 |
4.2.3 学校、社区互惠互利,共享教育资源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8-40页 |
5.1 结论 | 第38-39页 |
5.2 需要建设性的问题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