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引言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物理概念 | 第15-17页 |
2.教学行为 | 第17-18页 |
3.物理概念教学行为 | 第18页 |
(二)国外物理概念教学行为的研究 | 第18-20页 |
(三)国内物理概念教学行为的研究 | 第20-23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一)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 第23-24页 |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四)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第26-28页 |
四、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 第28-53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8页 |
(二)调查工具 | 第28-30页 |
(三)调查对象 | 第30页 |
(四)统计分析 | 第30-50页 |
(五)访谈结果 | 第50-51页 |
(六)调查结论 | 第51-53页 |
五、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建议 | 第53-59页 |
(一)物理概念的引入阶段 | 第53-55页 |
(二)物理概念的形成阶段 | 第55-56页 |
(三)物理概念的运用阶段 | 第56-57页 |
(四)概念教学的复习阶段 | 第57-58页 |
(五)物理概念的再认阶段 | 第58-59页 |
六、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一: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查问卷 | 第63-66页 |
附录二:学生简要访谈提纲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