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16-2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8-22页 |
一、多元文化教育角度 | 第18-19页 |
二、语言的双重性角度 | 第19-20页 |
三、社会学角度 | 第20页 |
四、教育学和政策研究角度 | 第20-21页 |
五、教育人类学角度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双语教育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24-28页 |
一、调研地点的选择 | 第24-25页 |
二、过程与方法介绍 | 第25-28页 |
第一章 多元文化一体格局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 第28-33页 |
第一节 多元文化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关系 | 第28-30页 |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为实现发展多元文化奠定基础 | 第28-29页 |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实现发展多元文化的有效工具 | 第29页 |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国家一体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关系 | 第30-33页 |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 第30页 |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为民族平等提供条件 | 第30-31页 |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使各民族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历程 | 第33-40页 |
第一节 我国的双语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 第33-36页 |
一、双语教育政策的初创阶段(1949—1957) | 第33-34页 |
二、双语教育政策的动荡阶段(1958—1976) | 第34-35页 |
三、双语教育政策的确立阶段(1977—至今)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新疆双语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 第36-40页 |
一、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形成阶段(1950—1977) | 第36页 |
二、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阶段(1977—1985) | 第36-37页 |
三、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深化阶段(1986—1997) | 第37-38页 |
四、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完善阶段(1998年至今)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昌吉州昌吉市回族中学哈汉双语教育现状 | 第40-66页 |
第一节 哈汉双语班现行教学模式 | 第40页 |
第二节 哈汉双语班双语教师现状 | 第40-49页 |
一、双语教师基本情况 | 第42-44页 |
二、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 | 第44-46页 |
三、对双语教育的态度 | 第46-49页 |
第三节 哈汉双语班学生现状 | 第49-66页 |
一、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 第49-50页 |
二、双语班学生的汉语使用接触情况 | 第50-55页 |
三、双语教育教学情况 | 第55-58页 |
四、对双语教育的态度 | 第58-64页 |
五、不同户口类型的调查对象双语学习意愿差异分析 | 第64页 |
六、不同年级的调查对象双语学习意愿差异分析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哈汉双语教育的成效:经验与问题及原因 | 第66-86页 |
第一节 哈汉双语教育的成效 | 第66-71页 |
一、双语班学生双语语能力显著提升 | 第66-69页 |
二、双语教育促进了国家认同 | 第69-70页 |
三、双语教育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 第70-71页 |
第二节 哈汉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71-86页 |
一、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 | 第71-72页 |
二、学生双语学习动力不足 | 第72-74页 |
三、国家政策制约 | 第74-77页 |
四、语言环境缺乏 | 第77-78页 |
五、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 第78-80页 |
六、双语师资缺乏 | 第80-82页 |
七、课程设置不合理 | 第82-84页 |
八、双语教材缺乏 | 第84-86页 |
第五章 多元一体格局下哈汉双语教育的若干思考 | 第86-100页 |
第一节 合理的双语教育模式选择 | 第86-93页 |
一、双语教育价值模式选择 | 第86-90页 |
二、哈汉双语教育操作模式选择 | 第90-93页 |
第二节 多元一体格局下推进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取向 | 第93-100页 |
一、制定合理的双语教育政策 | 第93-94页 |
二、保障充足的双语教育经费 | 第94-95页 |
三、建立健全双语教育评价体系 | 第95页 |
四、解决现存的双语师资问题 | 第95-97页 |
五、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双语教材 | 第97-98页 |
六、合理设置双语班课程 | 第98页 |
七、加强宣传,取得双语班学生与家长的支持 | 第98-100页 |
结语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附录 | 第105-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