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我国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财务危机与财务危机的阶段性 | 第16-17页 |
2.1.1 财务危机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财务危机的阶段性 | 第17页 |
2.2 财务危机预警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2.2.1 财务危机预警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2 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 | 第18-19页 |
2.2.3 经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比较 | 第19页 |
2.3 将 EVA 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引入预警模型的可行性 | 第19-23页 |
2.3.1 EVA 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2.3.2 引入 EVA 指标的可行性 | 第21-22页 |
2.3.3 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第3章 建模样本的选取和预警指标的筛选 | 第23-54页 |
3.1 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 第23-25页 |
3.1.1 财务危机公司样本的选取原则 | 第23页 |
3.1.2 财务正常公司样本的选取原则 | 第23-24页 |
3.1.3 财务危机各阶段的界定 | 第24-25页 |
3.1.4 建模样本的确定 | 第25页 |
3.2 预警指标的初步选取 | 第25-28页 |
3.2.1 预警指标的初步选取原则 | 第25-26页 |
3.2.2 预警指标的初选 | 第26-28页 |
3.3 预警指标的筛选 | 第28-54页 |
3.3.1 潜伏期预警指标的筛选 | 第28-44页 |
3.3.2 发作期预警指标的筛选 | 第44-54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和比较 | 第54-64页 |
4.1 Logistic 模型简介 | 第54页 |
4.2 潜伏期预警模型的构建和比较 | 第54-58页 |
4.2.1 Logistic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①的构建 | 第54-55页 |
4.2.2 Logistic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②的构建 | 第55-57页 |
4.2.3 财务危机潜伏期模型①和模型②的检验和比较 | 第57-58页 |
4.3 发作期预警模型的构建和比较 | 第58-61页 |
4.3.1 Logistic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③的构建 | 第58-59页 |
4.3.2 Logistic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④的构建 | 第59-60页 |
4.3.3 财务危机发作期模型③和模型④的检验和比较 | 第60-61页 |
4.4 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检验 | 第61-64页 |
第5章 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64-67页 |
5.1 随机抽样检验 | 第64-65页 |
5.2 华能国际预警分析 | 第65-66页 |
5.3 对策与建议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67-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一:建模 ST 公司及配对样本名单 | 第72-73页 |
附录二:发作期预警指标正态分布检验 | 第73-74页 |
附录三:发作期预警指标显著性检验 | 第74-77页 |
附录四: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检验数表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