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14页 |
1.1.1 实验与物理学习的关系 | 第10页 |
1.1.2 我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 第10-11页 |
1.1.3 中美两国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对比 | 第11页 |
1.1.4 中美高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 第11-13页 |
1.1.5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介绍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1 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意义 | 第14-15页 |
1.2.2 对实验教学的指导意义 | 第15页 |
1.2.3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1.3.2 比较分析法 | 第15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 关于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总论的对比 | 第17-22页 |
2.1 我国教材关于实验的总论 | 第17-18页 |
2.1.1 实验的重要性 | 第17页 |
2.1.2 怎样做好物理实验 | 第17-18页 |
2.1.3 误差和有效数字 | 第18页 |
2.2 美国教材关于实验的总论 | 第18-20页 |
2.2.1 数学工具的运用 | 第18-19页 |
2.2.2 测量 | 第19页 |
2.2.3 数据图 | 第19-20页 |
2.3 实验总论的比较研究 | 第20-22页 |
2.3.1 篇幅及版面位置对比 | 第20页 |
2.3.2 理念对比 | 第20-22页 |
3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实验形式的比较研究 | 第22-31页 |
3.1 我国高中物理教材的实验形式 | 第22-26页 |
3.1.1 “学生实验” | 第22页 |
3.1.2 “实验” | 第22-24页 |
3.1.3 “演示” | 第24-25页 |
3.1.4 “做一做” | 第25页 |
3.1.5 “问题与练习” | 第25-26页 |
3.2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的实验形式 | 第26-30页 |
3.2.1 “起步实验” | 第26页 |
3.2.2 “迷你实验” | 第26-27页 |
3.2.3 “物理实验” | 第27-30页 |
3.2.4 “测评” | 第30页 |
3.3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实验形式的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4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实验数量的比较研究 | 第31-36页 |
4.1 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数量 | 第31-33页 |
4.2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数量 | 第33-35页 |
4.3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实验数量的对比 | 第35-36页 |
5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实验内容的对比 | 第36-50页 |
5.1 实验内容中环节设计的对比 | 第36-38页 |
5.1.1 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环节的设计 | 第36页 |
5.1.2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环节的设计 | 第36-38页 |
5.2 两种教材针对同一物理问题的实验设计对比 | 第38-44页 |
5.2.1 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比较研究 | 第38-40页 |
5.2.2 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实验的比较研究 | 第40-41页 |
5.2.3 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抛体运动”实验的比较研究 | 第41-43页 |
5.2.4 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能量守恒”实验的比较研究 | 第43-44页 |
5.3 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部分的特色 | 第44-46页 |
5.3.1 实验设计的开放性 | 第44页 |
5.3.2 强调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 第44-45页 |
5.3.3 彰显现代技术优势 | 第45页 |
5.3.4 关注物理学历史及科学发生的过程 | 第45-46页 |
5.4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部分的特色 | 第46-50页 |
5.4.1 实验材料的简单化 | 第46页 |
5.4.2 实验的趣味性 | 第46页 |
5.4.3 注重实验结论与生活的联系 | 第46-47页 |
5.4.4 模拟实验的设计更多样 | 第47页 |
5.4.5 对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明确 | 第47-48页 |
5.4.6 重视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 | 第48-50页 |
6 对我国高中物理教材中实验编写的启示与建议 | 第50-55页 |
6.1 将物理实验融入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 | 第50页 |
6.1.1 全面看待实验与物理学习的关系 | 第50页 |
6.1.2 进一步增加教材中的实验数量 | 第50页 |
6.2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 | 第50-53页 |
6.2.1 让学生学会探究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 第51-52页 |
6.2.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第52页 |
6.2.3 鼓励学生批判质疑的勇气 | 第52页 |
6.2.4 提升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第52-53页 |
6.3 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 | 第53-54页 |
6.3.1 增强教材的亲和性 | 第53页 |
6.3.2 实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 第53页 |
6.3.3 灵活运用各类实验素材 | 第53-54页 |
6.4 培养全面的人 | 第54-55页 |
6.4.1 加强学科间综合 | 第54页 |
6.4.2 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 | 第54-5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