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设备设施疏散能力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1 行人流特性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疏散理论研究第16-17页
        1.2.3 疏散仿真软件研究第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1页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疏散特征及影响因素第21-35页
    2.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疏散影响因素第21-26页
        2.1.1 疏散行人特征对疏散的影响第21-23页
        2.1.2 设备设施特征对疏散的影响第23-26页
        2.1.3 车站环境特征第26页
        2.1.4 疏散引导标示第26页
    2.2 人群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第26-29页
        2.2.1 人群速度第27页
        2.2.2 人群密度第27-28页
        2.2.3 人群流量第28-29页
    2.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疏散模型第29-33页
        2.3.1 常用疏散模型第29-30页
        2.3.2 各类模型对比选择第30-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通行设施处行人特性研究第35-68页
    3.1 数据采集和分析情况第35页
    3.2 不同群体行人运动特性第35-37页
    3.3 人群流量特性分析第37-45页
        3.3.1 复兴门站人群流量特性分析第37-41页
        3.3.2 西直门站人群流量特性分析第41-45页
    3.4 人群密度、速度特性调研第45-65页
        3.4.1 复兴门地铁站行人运动情况第45-55页
        3.4.2 西直门地铁站行人运动情况第55-65页
    3.5 调研数据分析第65-67页
        3.5.1 复兴门地铁站行人运动特性分析第65-66页
        3.5.2 西直门地铁站行人运动特性分析第66-67页
    3.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4 基于社会力的枢纽内行人疏散仿真模型第68-81页
    4.1 社会力模型介绍第68-70页
        4.1.1 社会力模型基本原理第68-69页
        4.1.2 社会力模型参数选取第69-70页
    4.2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Anylogic仿真软件第70-74页
        4.2.1 Anylogic软件第70-71页
        4.2.2 Anylogic行人库仿真建模方法第71-74页
    4.3 Anylogic仿真指标选择及参数设定第74-75页
        4.3.1 指标选择第74页
        4.3.2 参数设定第74-75页
    4.4 人员疏散模型验证第75-79页
        4.4.1 疏散时间第75-77页
        4.4.2 疏散人员速度—密度第77-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5 仿真实例——以复兴门地铁站为例第81-101页
    5.1 复兴门地铁站设备设施基础参数第81-84页
    5.2 复兴门地铁站楼梯及通道实施仿真第84-97页
    5.3 设备设施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第97-100页
        5.3.1 存在问题第97-98页
        5.3.2 1号线换乘2号线楼梯优化改进措施第98-99页
        5.3.3 2号线换乘1号线楼梯优化改进措施第99-100页
        5.3.4 其他与疏散应急预案措施第100页
    5.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1-103页
    6.1 结论第101页
    6.2 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8-11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有轨电车埋入式轨道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下一篇:牵引供电系统操作过电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