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一) 师生互动在新课改实践中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 第9-10页 |
(二)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困境 | 第10-11页 |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 有助于师生互动的良性发展 | 第11页 |
(二) 有助于高效课堂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 第11-12页 |
(三) 有助于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的具体化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一) 师生互动相关文献分析 | 第12-19页 |
(二) 师生言语互动相关文献研究 | 第19-22页 |
(三)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课堂互动研究 | 第22-23页 |
四、研究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二) 可行性分析 | 第24页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一) 语言与言语的概念界定 | 第24页 |
(二) 师生言语互动 | 第24-27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27-45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27-35页 |
(一) 研究工具 | 第27-32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32-33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33-35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二、研究过程 | 第35-45页 |
(一) iFIAS课堂编码记录 | 第35-38页 |
(二) iFIAS矩阵统计 | 第38-44页 |
(三) 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比率统计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小学数学常态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现状分析 | 第45-59页 |
一、教师间接言语方面 | 第45-47页 |
(一) 教师接受性言语与采纳观点言语较为单薄 | 第46页 |
(二) 教师鼓励性言语过于单一 | 第46-47页 |
二、教师提问言语方面 | 第47-49页 |
(一) 教师提问开放性问题比率大于提问封闭性问题 | 第47-48页 |
(二) 教师连续发问频次对学生注意力有一定影响 | 第48-49页 |
三、教师直接言语方面 | 第49-52页 |
(一) 课堂教师言语占有主导地位 | 第49-51页 |
(二) 教师指令言语与批评言语使用不当 | 第51-52页 |
四、学生主被动应答方面 | 第52-54页 |
(一) 学生主动应答言语的占比普遍高于被动言语应答 | 第52页 |
(二) 学生缺乏主动提问意识 | 第52-54页 |
五、学生课堂讨论言语方面 | 第54-55页 |
六、课堂沉寂方面 | 第55页 |
七、使用技术方面 | 第55-59页 |
(一) 使用时机不科学 | 第56页 |
(二) 课件形式大于内容 | 第56-59页 |
第四章 课堂师生言语互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59-65页 |
一、师生互动中教师言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59-63页 |
(一) 教师课堂提问、评价、管理言语素养有待提高 | 第59-60页 |
(二) 教师对学情把握不准确 | 第60-61页 |
(三)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 第61页 |
(四) 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起课堂沉寂 | 第61-62页 |
(五) 教师使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 第62-63页 |
二、学生方面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63-65页 |
(一) 学生元认识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较弱 | 第63页 |
(二) 升学压力致使学生学习疲累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提高小学数学师生言语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 第65-77页 |
一、提升教师间接性言语素养 | 第65-67页 |
(一)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化 | 第65-66页 |
(二) 教师评价语言要有准确性 | 第66页 |
(三) 评价语言要多元化,应适当加入学生评价语言 | 第66页 |
(四)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与身体其他语言巧妙结合 | 第66-67页 |
二、提高教师提问言语效率 | 第67-70页 |
(一) 教师提问要有教育性 | 第67-68页 |
(二)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 第68-70页 |
(三) 教师提问频次、频率要适当 | 第70页 |
三、应对教师直接言语素养方面做重点提升 | 第70-73页 |
(一) 充分把课堂交给学生,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 第70-71页 |
(二) 杜绝高压课堂管理言语,创建共生和谐师生关系 | 第71-72页 |
(三) 利用准确、具体的课堂指令语言 | 第72页 |
(四) 正确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课堂管理的艺术性 | 第72-73页 |
(五) 加强小学数学新教师的培训 | 第73页 |
四、逐步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 | 第73-74页 |
五、给予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思考时间 | 第74页 |
六、合理使用技术,做好技术培训 | 第74-77页 |
(一) 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 第74页 |
(二) 加强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