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39页
    1.1 选题缘由第11-13页
        1.1.1 基于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分析第11页
        1.1.2 基于对语文学科发展与母语教学的探究第11-12页
        1.1.3 基于个人教学实践和学习困扰的思考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14页
    1.3 概念界定第14-21页
        1.3.1 语文综合性学习第14-18页
        1.3.2 有效实施策略第18-21页
    1.4 研究综述第21-29页
        1.4.1 国内外母语综合性学习的发展第21-23页
        1.4.2 国内外母语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综述第23-29页
    1.5 理论基础第29-34页
        1.5.1 教育学基础:杜威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第29-32页
        1.5.2 心理学基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第32-33页
        1.5.3 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33-34页
    1.6 研究设计第34-39页
        1.6.1 研究问题第34-35页
        1.6.2 研究假设第35-36页
        1.6.3 研究内容第36页
        1.6.4 研究思路第36-37页
        1.6.5 研究方法第37-38页
        1.6.6 研究重难点第38页
        1.6.7 创新之处第38-39页
第2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特征第39-57页
    2.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第39-45页
        2.1.1 倡导回归生活第39-41页
        2.1.2 强调综合学习第41-43页
        2.1.3 指向综合素养第43-45页
    2.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特征第45-57页
        2.2.1 语文性第45-47页
        2.2.2 实践性第47-49页
        2.2.3 综合性第49-53页
        2.2.4 开放性第53-55页
        2.2.5 情境性第55-57页
第3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现状调查第57-73页
    3.1 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调查第58-63页
        3.1.1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的认识第58-59页
        3.1.2 对综合性学习核心特征的认识第59-63页
    3.2 教师语文专业素质调查第63-64页
        3.2.1 教师的知识储备第63-64页
        3.2.2 提升自我的方式第64页
    3.3 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现状调查第64-73页
        3.3.1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第65-69页
        3.3.2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第69-73页
第4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困境及成因分析第73-89页
    4.1 定位不准致使语文性缺失第74-76页
        4.1.1 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本体认识不足第74-75页
        4.1.2 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浅层解读第75-76页
    4.2 指导不当导致实践性不强第76-78页
        4.2.1 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第76-77页
        4.2.2 教师对语文实践学习缺乏深入了解第77-78页
    4.3 理解不当导致综合性不明显第78-82页
        4.3.1 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设计缺乏整体性思维第80-81页
        4.3.2 传统评价理念和形式的制约第81-82页
    4.4 时空局限导致开放性不突出第82-87页
        4.4.1 教学时间及应试教育的局限第83-86页
        4.4.2 安全问题及教育管理的限制第86页
        4.4.3 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较弱第86-87页
    4.5 技能不足导致情境性不丰富第87-89页
        4.5.1 教师未意识到情境的重要性第88页
        4.5.2 教师设计情境的技能较弱第88-89页
第5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改进策略第89-107页
    5.1 学科定位策略:指向发展语文素养第89-93页
        5.1.1 把握语文学科特征第89-90页
        5.1.2 夯实本体性知识第90-91页
        5.1.3 着眼学科目标定位第91-93页
    5.2 深层实践策略:指向学生自主实践第93-95页
        5.2.1 确保实践指导的科学性第93-94页
        5.2.2 确保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第94页
        5.2.3 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形式第94-95页
    5.3 深度整合策略:指向有效的综合学习第95-98页
        5.3.1 明确综合的目的和要素第95-96页
        5.3.2 有机整合学习内容第96页
        5.3.3 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第96-98页
    5.4 全面开放策略:指向开放教学时空第98-102页
        5.4.1 合理设置弹性课时第99-100页
        5.4.2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第100-101页
        5.4.3 积极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第101-102页
    5.5 情境创设策略:指向真实的语言运用第102-107页
        5.5.1 增强对情境的认识第103页
        5.5.2 多途径创设虚拟情境第103-104页
        5.5.3 创设生活性的真实情境第104-107页
结语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附录1第113-119页
附录2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现状研究--基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
下一篇:香港、台湾、内地小学语文教科书诚信教育要素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