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板块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缘起第9页
    二、概念阐释第9-10页
        (一)“专题”之“专”第9-10页
        (二)“专题”与“主题”第10页
        (三)“专题”与“话题”第10页
    三、研究方法第10-11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1页
        (二)案例分析法第11页
        (三)文本分析法第11页
    四、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关于初中“专题”教学性质的定位第11-12页
        (二)关于初中“专题”教学遇到的问题第12-13页
        (三)关于初中“专题”教学方法的探讨第13-14页
        (四)关于初中“专题”教学的评价第14-15页
        (五)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第15-17页
第一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设置的概况及其意义第17-26页
    第一节“专题”板块简介第17-20页
        一、“专题”板块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第17-18页
        二、“专题”板块的显著特征第18-20页
    第二节“专题”板块设置的意义第20-25页
        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第20-21页
        二、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第21-22页
        三、对高中专题学习起衔接作用第22-25页
            (一)相似专题的知识储存第22-23页
            (二)专题学习的能力预备第23-24页
            (三)克服畏难的情感过渡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设置、教学与考查分析第26-41页
    第一节“专题”设置不合理之处第26-30页
        一、与单元内容联系不紧第26-27页
        二、各专题间排列无序第27-28页
        三、专题内部设计理念模糊第28-30页
    第二节 初中专题“教”的现状第30-34页
        一、因不识专题性质而“误教”第30-32页
        二、因课时不够而“少教”第32-33页
        三、因储备不足而“不教”第33-34页
    第三节 初中专题“学”的现状第34-38页
        一、初一学生难胜任的“探究”第34-35页
        二、“读读背背”式的“赏析”第35-36页
        三、“娱乐化”倾向的“活动”第36-38页
    第四节 中考试题中“专题”的考查情况第38-40页
        一、题量与题型的设置第38-39页
        二、对“专题”教学的导向作用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开展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板块教学的探索第41-66页
    第一节 合理处理“专题”板块第41-46页
        一、调整“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第41-43页
        二、将各“专题”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第43-45页
        三、准确定位“专题”内各选文性质第45-46页
    第二节 准确定位教师自身角色第46-51页
        一、语文专题教师:从“语文”和“专题”出发第46-48页
        二、教学示范者:制定明确的目标按类型教学第48-50页
        三、资源共享者:发挥助读系统和学生的作用第50-51页
    第三节 分类指导学生学习“专题”第51-62页
        一、调整“探究型专题”的学习年级第51-56页
        二、探寻“赏析型专题”的文化内涵第56-60页
        三、注重“活动型专题”的“过程”监督第60-62页
    第四节 发挥中考试题的积极导向作用第62-65页
        一、“专题”教学彰显时代性第62-63页
        二、“专题”教学彰显地域性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第71-72页
附录一第72-74页
附录二第74-75页
后记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错题管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江阴市澄西中学为例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