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国际文凭高中项目(IBDP)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比较研究--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生评价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2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一) 研究目的第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3-19页
        (一) 国际文凭组织的由来、管理结构和其课程体系第13-18页
        (二) 培养目标第18-19页
        (三) 课程设置第19页
        (四) 学生评价第19页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一) 培养目标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0页
        (二) 课程设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三) 学生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四) 国际文凭高中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4页
    五、研究内容及研究的重难点第24-25页
        (一) 研究内容第24页
        (二) 研究重点第24-25页
        (三) 研究难点第25页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5-27页
        (一) 研究思路第25页
        (二) 研究方法第25-27页
第二章 国际文凭高中项目(IBDP)的培养目标与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比较第27-31页
    一、IBDP学生培养目标第27-28页
    二、中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标与现状第28-29页
    三、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国际文凭高中项目(IBDP)课程设置与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比较第31-50页
    一、IBDP课程设置及其特点第31-43页
        (一) IBDP的课程设置第31-42页
        (二) IBDP项目课程的特点分析第42-43页
    二、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状况与特点分析第43-49页
        (一) 新课改下普通高中课程的新方向第43-47页
        (二) 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的特点分析第47-49页
    三、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国际文凭高中项目(IBDP)学生评价方式与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评价方式的比较第50-66页
    一、IBDP课程体系中的学生评价第50-61页
        (一) IBDP学生评价概述第50-52页
        (二) IBDP学生评价的内部评价法第52-56页
        (三) IBDP学生评价的外部评价法第56-58页
        (四) IBDP核心课程中的学生评价第58-59页
        (五) IBDP学生评价特点分析第59-61页
    二、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评价第61-65页
        (一) 我国高中阶段学生评价方式第61-64页
        (二)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评价的特点分析第64-65页
    三、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借鉴第66-71页
    一、国际文凭高中项目的优点第66-67页
        (一) 全面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第66页
        (二) 过程性:学习指导与内部评价增进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第66-67页
        (三) 严谨性:严格监督机制对内部评价的监督与调节第67页
        (四) 反馈性:成绩反馈及时有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借鉴第67页
    二、反思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几点不足第67-69页
        (一) 目标单一:高中阶段的学习直接指向大学升学,教学缺乏活力第67-68页
        (二) 课程单一:文理分科过早,易造成学生知识储备片面化第68页
        (三) 评价单一: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第68-69页
    三、IBDP课程项目的教育优点借鉴第69-71页
        (一) 着眼于教育的全球化,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世界公民第69页
        (二) 优化课程结构,基础知识性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第69页
        (三) 内外部评价结合,增强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第69-70页
        (四) 建立有效的评价监督体系,充分利用学生评价的反馈环节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第76-90页
    附录一:第一组语言A1试卷样品第76-79页
    附录二:第二组第二外语试卷样品第79-81页
    附录三:第三组个人与社会试卷样品第81-84页
    附录四:第四组实验科学组试卷样品(部分)第84-86页
    附录五:第五组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组试卷样品(部分)第86-88页
    附录六:昆明两所高中课程安排表(部分)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研究
下一篇:中学足球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常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