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4-34页 |
1.1 GABA概述 | 第14-18页 |
1.1.1 GABA的生理功能 | 第14-16页 |
1.1.2 GABA的应用 | 第16-18页 |
1.2 GABA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 第18-24页 |
1.2.1 化学合成法 | 第18-19页 |
1.2.2 生物转化法 | 第19-21页 |
1.2.3 微生物合成GABA工艺研究 | 第21-24页 |
1.3 乳酸菌合成GABA的机制 | 第24-27页 |
1.3.1 GAD抗酸系统 | 第24-25页 |
1.3.2 GAD抗酸系统的关键酶 | 第25-27页 |
1.4 乳酸菌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1.4.1 乳酸菌简介 | 第27页 |
1.4.2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1.5 NICE表达系统及其特点 | 第28-31页 |
1.5.1 乳酸乳球菌基因表达系统 | 第28-29页 |
1.5.2 NICE表达系统 | 第29-30页 |
1.5.3 NICE表达系统的特点 | 第30-31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1.6.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1-32页 |
1.6.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2. 乳酸乳球菌谷氨酸脱羧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34-52页 |
2.1 前言 | 第3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2.2.1 菌株和质粒 | 第34-35页 |
2.2.2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35页 |
2.2.3 工具酶和试剂盒 | 第35-36页 |
2.2.4 实验试剂 | 第36页 |
2.2.5 主要设备 | 第3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6-44页 |
2.3.1 常用试剂配置 | 第36-38页 |
2.3.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方法 | 第38-39页 |
2.3.3 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PCR扩增 | 第39-40页 |
2.3.4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1页 |
2.3.5 重组工程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41页 |
2.3.6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41-42页 |
2.3.7 重组GAD的分离纯化 | 第42-43页 |
2.3.8 重组GAD活性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2.3.9 pH对重组GAD酶活的影响 | 第44页 |
2.3.10 温度对重组GAD酶活的影响 | 第44页 |
2.3.11 重组GAD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4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2.4.1 Lc.lactis subsp.lactis CV56谷氨酸脱羧酶系统解析 | 第44-46页 |
2.4.2 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重组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46页 |
2.4.3 谷氨酸脱羧酶基因同源性分析 | 第46-47页 |
2.4.4 重组工程菌株的诱导表达与分离纯化 | 第47-48页 |
2.4.5 pH对重组GAD酶活的影响 | 第48-49页 |
2.4.6 温度对重组GAD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2.4.7 重组GAD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50-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3.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CV56 GAD系统关键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 | 第52-70页 |
3.1 前言 | 第52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2-55页 |
3.2.1 菌株和质粒 | 第52-53页 |
3.2.2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53-54页 |
3.2.3 工具酶和试剂盒 | 第54页 |
3.2.4 实验试剂 | 第54页 |
3.2.5 主要设备 | 第54-5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5-62页 |
3.3.1 常用试剂配置 | 第55页 |
3.3.2 乳酸乳球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电转化 | 第55-56页 |
3.3.3 乳酸乳球菌质粒抽提步骤 | 第56-57页 |
3.3.4 Lc.lactis subsp.lactis CV56 GAD系统关键基因PCR扩增 | 第57-58页 |
3.3.5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8-61页 |
3.3.6 重组工程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61页 |
3.3.7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61-62页 |
3.3.8 重组乳酸乳球菌合成GABA初步研究 | 第62页 |
3.3.9 分析检测方法 | 第6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3.4.1 重组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62-64页 |
3.4.2 重组工程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64-65页 |
3.4.3 重组乳酸乳球菌合成GABA初步研究 | 第65-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重组乳酸乳球菌细胞转化制备GABA的研究 | 第70-80页 |
4.1 前言 | 第70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4.2.1 菌株和质粒 | 第70页 |
4.2.2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70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70-71页 |
4.2.4 主要设备 | 第7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4.3.1 常用试剂配制 | 第71页 |
4.3.2 乳酸乳球菌细胞的培养和收集 | 第71-72页 |
4.3.3 不同生长阶段的乳酸乳球菌细胞对催化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2页 |
4.3.4 反应缓冲体系对重组菌株催化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2页 |
4.3.5 缓冲体系pH对重组菌株催化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2页 |
4.3.6 反应温度对重组菌株催化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7 PLP对重组菌株催化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3页 |
4.3.8 优化条件下游离乳酸乳球菌细胞催化合成GABA | 第73页 |
4.3.9 分析检测方法 | 第7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3-78页 |
4.4.1 不同生长阶段的乳酸乳球菌细胞对催化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2 反应缓冲体系对重组菌株催化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4-75页 |
4.4.3 缓冲体系pH对重组菌株催化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5-76页 |
4.4.4 反应温度对重组菌株催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6页 |
4.4.5 PLP对重组菌株催化合成GABA的影响 | 第76-77页 |
4.4.6 优化条件下游离乳酸乳球菌细胞催化合成GABA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总结 | 第80-81页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