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4页 |
1.1 食品防腐剂的研究概况 | 第15页 |
1.2 抗菌肽的概述 | 第15-18页 |
1.2.1 抗菌肽的定义及分类 | 第15-16页 |
1.2.2 动物源抗菌肽 | 第16-17页 |
1.2.3 植物防御素 | 第17页 |
1.2.4 微生物抗菌肽 | 第17页 |
1.2.5 抗菌肽的提取方法 | 第17-18页 |
1.2.6 抗菌肽的生物活性 | 第18页 |
1.3 活性可食性包装膜的概述 | 第18-22页 |
1.3.1 可食性膜 | 第19-20页 |
1.3.2 可食性膜中常用抗菌剂 | 第20-21页 |
1.3.3 可食性膜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酶解法制备草鱼鱼鳞抗菌肽 | 第24-45页 |
2.1 试验材料、仪器及设备 | 第24-25页 |
2.1.1 材料 | 第24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鱼鳞主要成分测定 | 第25页 |
2.2.2 鱼鳞中胶原蛋白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2.2.2.1 试剂配置 | 第26页 |
2.2.2.2 羟脯氨酸标准曲线绘制 | 第26页 |
2.2.2.3 样品处理 | 第26页 |
2.2.2.4 提取率测定 | 第26页 |
2.2.3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3.1 工艺流程 | 第26页 |
2.2.3.2 鱼鳞预处理 | 第26-27页 |
2.2.3.3 超声辅助酸法提取胶原蛋白 | 第27页 |
2.2.3.4 离心、旋蒸 | 第27页 |
2.2.3.5 酶解 | 第27页 |
2.2.3.6 灭酶 | 第27页 |
2.2.4 抑菌性测定 | 第27-28页 |
2.2.4.1 菌悬液的制备 | 第27页 |
2.2.4.2 抑菌圈测定 | 第27-28页 |
2.2.5 抗菌肽制备工艺优化 | 第28-29页 |
2.2.5.1 酶的筛选 | 第28页 |
2.2.5.2 单因素试验 | 第28-29页 |
2.2.5.3 响应面优化 | 第29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4页 |
2.3.1 基本成分测定 | 第29页 |
2.3.2 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2.3.3 酶的筛选 | 第30-31页 |
2.3.4 单因素试验 | 第31-38页 |
2.3.4.1 超声功率对抑菌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4.2 超声时间对抑菌性的影响 | 第32页 |
2.3.4.3 酸提温度对抑菌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4.4 酸提料液比对抑菌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4.5 酶解温度对抑菌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4.6 酶添加量对抑菌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4.7 酶解时间对抑菌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4.8 酶解pH对抑菌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5 响应面优化(RSM)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2.3.6 最佳工艺条件验证 | 第43-44页 |
2.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抗菌肽的粗分离及性质表征 | 第45-58页 |
3.1 试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 第45-46页 |
3.1.1 材料 | 第45-46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6-49页 |
3.2.1 粗酶液的制备 | 第46页 |
3.2.2 菌悬液制备 | 第46页 |
3.2.3 凝胶过滤色谱 | 第46-48页 |
3.2.3.1 凝胶材料选择 | 第47页 |
3.2.3.2 装柱 | 第47页 |
3.2.3.3 平衡、上样、洗脱和收集 | 第47页 |
3.2.3.4 葡聚糖凝胶的再生 | 第47-48页 |
3.2.4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48页 |
3.2.5 热稳定性研究 | 第48页 |
3.2.6 冻融次数研究 | 第48页 |
3.2.7 酸碱稳定性研究 | 第48页 |
3.2.8 广谱抑菌性 | 第48-49页 |
3.2.9 MIC和MBC的测定 | 第49页 |
3.2.10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9页 |
3.2.11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3.3.1 Sephadex G-100及Sephadex G-50层析结果 | 第49-51页 |
3.3.2 热稳定性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3.3.3 鱼鳞抗菌肽冻融次数分析 | 第52-53页 |
3.3.4 鱼鳞抗菌肽酸碱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3.3.5 鱼鳞抗菌肽广谱抑菌性分析 | 第54-55页 |
3.3.6 鱼鳞抗菌肽MIC与MBC | 第55页 |
3.3.7 鱼鳞抗菌肽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55-57页 |
3.4 结论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抗菌包装膜的制备及性质测定 | 第58-75页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8-5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4.2.1 粗酶液的制备 | 第59页 |
4.2.2 抗菌复合膜的制备 | 第59-60页 |
4.2.3 交联 | 第60页 |
4.2.4 复合膜性质测定 | 第60-62页 |
4.2.4.1 物理性质测定 | 第60-61页 |
4.2.4.2 相容性表征 | 第61-62页 |
4.2.5 复合膜抑菌性测定 | 第62页 |
4.2.5.1 菌悬液制备 | 第62页 |
4.2.5.2 抑菌圈试验 | 第62页 |
4.2.6 正交试验设计 | 第62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74页 |
4.3.1 单因素试验 | 第62-67页 |
4.3.1.1 M_(PGA):M_(HPMC) | 第62-64页 |
4.3.1.2 粗酶液添加量 | 第64页 |
4.3.1.3 甘油添加量 | 第64-65页 |
4.3.1.4 干燥温度 | 第65-66页 |
4.3.1.5 交联次数 | 第66-67页 |
4.3.2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67-72页 |
4.3.2.1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4.3.2.2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 第70-71页 |
4.3.2.3 最佳工艺条件的验证及性能指标 | 第71-72页 |
4.3.3 相容性表征 | 第72-74页 |
4.3.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72-73页 |
4.3.3.2 DSC分析 | 第73-74页 |
4.4 结论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抗菌活性包装对冷鲜肉保鲜的研究 | 第75-84页 |
5.1 试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 第75-76页 |
5.1.1 试验材料、试剂 | 第75页 |
5.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75-76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76-78页 |
5.2.1 草鱼鱼鳞抗菌肽制备 | 第76页 |
5.2.2 鱼鳞抗菌肽活性包装制备 | 第76页 |
5.2.3 透氧性测定 | 第76页 |
5.2.4 预处理 | 第76-77页 |
5.2.5 肉样pH值测定 | 第77页 |
5.2.6 菌落总数测定 | 第77页 |
5.2.7 挥发性盐基氮(TVB-N)测定 | 第77页 |
5.2.8 肉样感官指标测定 | 第77-78页 |
5.2.9 数据处理 | 第7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8-82页 |
5.3.1 冷鲜猪肉储藏中pH的变化 | 第78-79页 |
5.3.2 冷鲜猪肉储藏中菌落总数的变化 | 第79-80页 |
5.3.3 冷鲜猪肉保藏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 第80-81页 |
5.3.4 冷鲜猪肉保藏中感官指标的变化 | 第81-82页 |
5.4 结论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创新点 | 第85页 |
6.3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