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财务舞弊 | 第15页 |
2.1.2 会计信息失真 | 第15-16页 |
2.2 财务舞弊经济学分析 | 第16-18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 | 第18-22页 |
3.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 第18-19页 |
3.1.1 政治利益动机 | 第18页 |
3.1.2 经济利益动机 | 第18-19页 |
3.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通用方法 | 第19-22页 |
3.2.1 虚增收入 | 第19页 |
3.2.2 减少费用 | 第19-20页 |
3.2.3 关联交易 | 第20-22页 |
第四章 财务舞弊的识别 | 第22-30页 |
4.1 财务舞弊的行业识别 | 第22-23页 |
4.1.1 外部经营环境剧烈变动 | 第22页 |
4.1.2 获利水平明显高出同行业平均水平 | 第22-23页 |
4.2 财务舞弊的企业识别 | 第23-24页 |
4.2.1 从管理层的角度识别 | 第23-24页 |
4.3 从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识别 | 第24-26页 |
4.3.1 主营业务不稳定,变化和波动较大 | 第24页 |
4.3.2 公司的经营水平与其产能不对称 | 第24-25页 |
4.3.3 企业经营品种过于复杂 | 第25页 |
4.3.4 拥有神奇子公司 | 第25页 |
4.3.5 企业经营规模极速扩张 | 第25-26页 |
4.4 财务指标识别 | 第26-30页 |
4.4.1 收入舞弊识别 | 第26页 |
4.4.2 费用舞弊识别 | 第26-27页 |
4.4.3 坏账准备相对应收帐款比例的较大变动 | 第27页 |
4.4.4 利润操纵识别 | 第27-28页 |
4.4.5 其他会计资料识别 | 第28-30页 |
第五章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第30-37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30-32页 |
5.1.1 联创节能公司介绍 | 第30页 |
5.1.2 联创节能事件回顾 | 第30-32页 |
5.2 联创节能资产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5.2.1 联创节能资产结构 | 第32-33页 |
5.3 联创节能盈余管理方法分析 | 第33-37页 |
5.3.1 现金流量分析 | 第33-34页 |
5.3.2 应收账款周转率 | 第34-35页 |
5.3.3 存货周转率 | 第35-3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7-42页 |
6.1 结论 | 第37-39页 |
6.1.1 通过联创节能发现财务造假的启示 | 第37页 |
6.1.2 关注上市公司上市前三年的财务状况 | 第37页 |
6.1.3 经营性现金流量 | 第37-38页 |
6.1.4 应收账款 | 第38页 |
6.1.5 存货周转率 | 第38页 |
6.1.6 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 | 第38-39页 |
6.2 建议 | 第39-42页 |
6.2.1 基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角度 | 第39-40页 |
6.2.2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