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主要的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综合导航系统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船舶多网络信息共享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5-27页 |
2.1 多网络信息共享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15页 |
2.2 多网络信息共享系统的需要完成的技术任务 | 第15页 |
2.3 多网络信息共享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15-17页 |
2.4 反射内存网络的构建 | 第17-20页 |
2.4.1 反射内存网的物理拓扑结构 | 第17-18页 |
2.4.2 VMIPCI-5565反射内存卡 | 第18-19页 |
2.4.3 VMIPCI-5565板卡的基本操作 | 第19-20页 |
2.5 多网络系统软件开发平台 | 第20-22页 |
2.5.1 VxWork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第20-21页 |
2.5.2 Tornado交叉开发环境 | 第21页 |
2.5.3 图形界面开发工具Tilcon介绍 | 第21-22页 |
2.6 VxWORKs实时多任务系统分析 | 第22-25页 |
2.6.1 综合导航系统多任务软件层次结构 | 第23-24页 |
2.6.2 综合导航系统任务优先级的确定 | 第24-25页 |
2.7 VxWORKS实时系统的中断响应 | 第25-26页 |
2.7.1 中断处理过程 | 第25-26页 |
2.7.2 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原则 | 第2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反射内存卡驱动安装和数据的接收与发送 | 第27-40页 |
3.1 设备内部硬件说明 | 第27-28页 |
3.2 VMIPCI-5565寄存器设置 | 第28-30页 |
3.2.1 PCI配置寄存器 | 第28-29页 |
3.2.2 本地配置寄存器 | 第29页 |
3.2.3 运行时间寄存器 | 第29页 |
3.2.4 DMA控制寄存器 | 第29页 |
3.2.5 RFM控制状态寄存器 | 第29-30页 |
3.3 反射内存网络驱动程序的安装 | 第30-31页 |
3.4 反射内存网络驱动程序的实现 | 第31-38页 |
3.4.1 反射内存卡的初始化 | 第31-32页 |
3.4.2 反射内存板卡配置 | 第32-33页 |
3.4.3 中断控制 | 第33页 |
3.4.4 反射内存发送数据端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33-36页 |
3.4.5 反射内存接收数据端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多网络系统网络通讯协议的设计 | 第40-51页 |
4.1 反射内存网络通讯协议的设计 | 第40-43页 |
4.1.1 通讯头的组成 | 第41-42页 |
4.1.2 数据区定义 | 第42-43页 |
4.2 反射内存网络管理设备与信息机网络通讯协议的设计 | 第43-50页 |
4.2.1 UDP通讯协议的制定方法 | 第43-46页 |
4.2.2 信息机每秒向管理设备定时发送报文通讯协议的设计 | 第46-47页 |
4.2.3 信息机接收管理设备命令通讯协议的设计 | 第47-48页 |
4.2.4 反射内存网中管理设备与信息机报文交互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实时多网络技术的性能测试 | 第51-59页 |
5.1 测试方案的拟定 | 第51页 |
5.2 搭建测试环境 | 第51-53页 |
5.3 测试过程与分析 | 第53-58页 |
5.3.1 反射内存网的传输速率与数据捕获率测试过程与分析 | 第53-56页 |
5.3.2 测试反射内存网中管理设备与信息机网络通信准确性 | 第56-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