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1.1 课程改革的需要第9页
    1.2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第9-10页
    1.3“卓越教师计划”的需要第10-11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21页
    2.1 教师能力第11-14页
        2.1.1 教师能力的概念和内涵第11-12页
        2.1.2 教师能力的构成第12-14页
    2.2 教学能力第14-19页
        2.2.1 教学能力的概念与内涵第14-15页
        2.2.2 教学能力的构成第15-17页
        2.2.3 教学能力的结构第17-19页
    2.3 卓越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第19-20页
    2.4 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第20页
    2.5 文献分析与启示第20-21页
3 研究目的、任务与方法第21-22页
    3.1 研究目的第21页
    3.2 研究任务第21页
    3.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4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4.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22-23页
        4.1.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第22页
        4.1.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第22-23页
    4.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第23-24页
        4.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第23页
        4.2.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第23-24页
    4.3 化学学科和卓越教师的特性第24-25页
        4.3.1 化学学科特性第24页
        4.3.2 卓越教师的特性第24-25页
5 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研究第25-29页
    5.1 德尔菲法简介第25-26页
        5.1.1 德尔菲法的含义及特点第25页
        5.1.2 专家组的选择第25页
        5.1.3 共识度和稳定性的确定第25-26页
    5.2 调查的目的第26页
    5.3 专家组的选择第26-27页
    5.4 研究思路第27-28页
    5.5 调查各阶段目的与任务第28-29页
        5.5.1 第一阶段目的与任务第28页
        5.5.2 第二阶段目的与任务第28页
        5.5.3 第三阶段目的与任务第28页
        5.5.4 第四阶段目的与任务第28-29页
6 德尔菲法调查实施第29-41页
    6.1 第一轮德尔菲调查和分析第29-32页
        6.1.1 第一轮德尔菲调查问卷第29页
        6.1.2 第一轮调查问卷分析第29-32页
    6.2 第二轮德尔菲调查和分析第32-37页
        6.2.1 第二轮德尔菲调查第32页
        6.2.2 第二轮德尔菲调查分析第32-37页
    6.3 第三轮德尔菲调查和分析第37-41页
        6.3.1 第三轮德尔菲调查第37-38页
        6.3.2 第三轮德尔菲调查分析第38-41页
7 研究结果分析第41-50页
    7.1 共识度和稳定性第41-47页
    7.2 差异性分析第47-48页
    7.3 研究结果第48-49页
    7.4 研究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第49-50页
8 结论与启示第50-56页
    8.1 研究结论第51-54页
        8.1.1 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第51-52页
        8.1.2 构成要素的内涵阐述第52-54页
    8.2 研究启示第54-56页
9 反思与展望第56-59页
    9.1 研究反思第56-57页
    9.2 研究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附录第64-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理科教师教学素质构成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科学本质的“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