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4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片上网络及多核技术的设计挑战 | 第16-17页 |
| ·基于NOC 的MPSOC 设计方法学 | 第17-21页 |
| ·基于NoC 的MPSoC 架构及通信抽象层次 | 第17-19页 |
| ·基于NoC 的MPSoC 设计流程 | 第19-21页 |
| ·相关研究概述 | 第21-38页 |
| ·基于片上网络技术的多核系统 | 第21-26页 |
| ·任务映射与调度 | 第26-29页 |
| ·MPSoC 中的并行编程模型和通信结构 | 第29-34页 |
| ·片上网络路由容错方法 | 第34-38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40-41页 |
| 第2章 分簇NoC 映射和调度算法 | 第41-61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目标平台和能量模型 | 第42-43页 |
| ·目标平台 | 第42页 |
| ·能量模型 | 第42-43页 |
| ·问题的形式化 | 第43-46页 |
| ·定义 | 第43-45页 |
| ·问题形式化 | 第45-46页 |
| ·算法描述 | 第46-55页 |
| ·线性聚簇 | 第46-50页 |
| ·簇向网络节点映射 | 第50-51页 |
| ·簇内任务调度 | 第51-5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 ·可控性评估与分析 | 第55页 |
| ·性能对比与分析 | 第55-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3章 基于NoC 的多核系统编程模型 | 第61-78页 |
| ·引言 | 第61-62页 |
| ·MMPI 设计动机 | 第62-65页 |
| ·优化的多核软件设计流程及其需求分析 | 第62-64页 |
| ·支持动态任务映射策略的需求分析 | 第64页 |
| ·提供节点级容错框架的需求分析 | 第64-65页 |
| ·MMPI 分层体系结构 | 第65-68页 |
| ·MMPI 的分层协议 | 第65-66页 |
| ·支持并行编程与任务映射无关的初始化方法 | 第66-67页 |
| ·支持自适应容错的虚拟拓扑技术 | 第67-68页 |
| ·MMPI 系统实现 | 第68-72页 |
| ·基于NoC 的多核系统 | 第69页 |
| ·MMPI 的实现 | 第69-72页 |
| ·性能评估 | 第72-77页 |
| ·MMPI 的基本性能评估 | 第72-74页 |
| ·MMPI 的特性评估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4章 基于NoC 的MPSoC 通信过程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78-93页 |
| ·引言 | 第78-79页 |
| ·基于NOC 的多核系统通信过程分析 | 第79-85页 |
| ·通信过程及常规策略分析 | 第79-84页 |
| ·发送端与接收端性能瓶颈分析与总结 | 第84-85页 |
| ·数据发送广播优化策略 | 第85-86页 |
| ·数据接收优化策略 | 第86-88页 |
| ·性能评估 | 第88-92页 |
| ·发送端优化策略 | 第88-90页 |
| ·接收端优化策略 | 第90-91页 |
| ·整体性能评估 | 第91-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第5章 片上网络容错路由算法研究及结构设计 | 第93-110页 |
| ·引言 | 第93-94页 |
| ·一种细粒度的可配制容错路由方法 | 第94-102页 |
| ·失效模型及相关定义 | 第94-96页 |
| ·容错方法 | 第96-99页 |
| ·基于容错方案的XY 路由器设计 | 第99-102页 |
| ·与容错路由方法相结合的低开销可容错路由器设计 | 第102-105页 |
| ·低开销可容错路由器结构 | 第102-104页 |
| ·对容错的支持方法 | 第104-105页 |
| ·性能评估 | 第105-109页 |
| ·容错路由方法性能评估 | 第105-106页 |
| ·低开销可容错路由器性能评估 | 第106-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 结论 | 第110-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3-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