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研究 | 第11-12页 |
(二)网络作文教学与学生写作心理研究 | 第12页 |
(三)网络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研究 | 第12页 |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2-13页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概况 | 第14-21页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一、网络环境 | 第14页 |
二、网络作文评改 | 第14-17页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基本原则 | 第17-21页 |
一、主体性原则 | 第17-18页 |
二、科学性原则 | 第18页 |
三、合作性原则 | 第18-19页 |
四、反馈性原则 | 第19页 |
五、赏识性原则 | 第19-20页 |
六、易监控原则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实施的原因 | 第21-26页 |
第一节 顺应时代的发展 | 第21-23页 |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 第21-22页 |
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传统的作文评改存在缺陷 | 第23-26页 |
一、单向评价,千篇一律 | 第23-24页 |
二、工作量大,力不从心 | 第24页 |
三、作文评价重横向比较 ,轻纵向考察 | 第24-25页 |
四、反馈滞后,效率低下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过程与方法 | 第26-53页 |
第一节 搭建作文评改的网络平台 | 第26-28页 |
一、网络平台的选择 | 第26-28页 |
(一)QQ聊天式平台 | 第26页 |
(二)博客、微博、QQ日志式平台 | 第26-27页 |
(三)论坛讨论式平台 | 第27页 |
(四)电子邮件式平台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实际操作步骤 | 第28-53页 |
一、网上作文评改前的准备工作 | 第28-30页 |
(一)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 第28页 |
(二)确定网络作文评改平台 | 第28-29页 |
(三)民主选举网上记录委员 | 第29页 |
(四)预先设定评改标准 | 第29-30页 |
二、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具体操作 | 第30-53页 |
(一)网上作文评改的流程图 | 第30-32页 |
(二)网络作文评改的具体案例 | 第32-46页 |
(三)网上作文评改的几种模式 | 第46-53页 |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成效与思考 | 第53-68页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成效 | 第53-59页 |
一、教师方面 | 第53-55页 |
(一)教师评改作文的周期缩短 | 第53页 |
(二)教师评改的实效性更强 | 第53-54页 |
(三)教师的指导形式更加灵活 | 第54-55页 |
二、学生方面 | 第55-58页 |
(一)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 | 第55-56页 |
(二)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得到增强 | 第56-57页 |
(三)学生的协作意识得到增强 | 第57-58页 |
三、家庭方面 | 第58-59页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的思考 | 第59-68页 |
一、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评改与传统的作文评改的比较 | 第59-61页 |
二、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 | 第61-65页 |
(一)利用网络评改作文的观念转变问题 | 第61-62页 |
(二)利用网络评改作文的课堂组织问题 | 第62页 |
(三)利用网络评改作文的地域局限问题 | 第62-64页 |
(四)利用网络评改作文与传统的作文评改脱节问题 | 第64页 |
(五)汉语书写锻炼不充分的问题 | 第64-65页 |
三、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评改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65-68页 |
(一)参与网络作文评改实践,亲身体会网络评改优势 | 第65页 |
(二)设立监督小组,实行轮岗制度或屏蔽游戏等娱乐内容 | 第65-66页 |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农村投资力度 | 第66页 |
(四)网上评改与面批(当面评改)相结合 | 第66-67页 |
(五)定期开展书法练习,避免“提笔忘字”现象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8页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