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福邸项目质量计划与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4-16页 |
ABSTRACT | 第16-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24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8-19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8-1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2.1 研究的思路 | 第19-20页 |
1.2.2 研究的方法 | 第20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0-23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20-22页 |
1.3.2 论文的结构 | 第22-23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研究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24-36页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2.1.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24页 |
2.1.2 顾客满意度指数 | 第24-26页 |
2.1.3 ETC质量接口控制管理 | 第26-30页 |
2.1.4 零缺陷理论 | 第30页 |
2.2 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 第30-32页 |
2.2.1 质量检验阶段 | 第30-31页 |
2.2.2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 第31页 |
2.2.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第31页 |
2.2.4 质量保证管理阶段 | 第31-32页 |
2.3 国内质量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 第32-34页 |
2.3.1 建国初期的质量管理 | 第32页 |
2.3.2 信息化管理发展概述 | 第32-33页 |
2.3.3 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现状 | 第33-34页 |
2.4 文献综述 | 第34-36页 |
第3章 中央福邸项目概况与问题分析 | 第36-46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6-40页 |
3.1.1 背景分析 | 第36-37页 |
3.1.2 工程简介 | 第37页 |
3.1.3 建筑设计概况 | 第37-38页 |
3.1.4 结构设计概况 | 第38-39页 |
3.1.5 水暖专业设计概况 | 第39页 |
3.1.6 电气专业设计概况 | 第39-40页 |
3.2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 第40-46页 |
3.2.1 质量管理观念存在误区 | 第40-43页 |
3.2.2 施工管理水平偏低 | 第43页 |
3.2.3 短期行为现象严重 | 第43页 |
3.2.4 经营观念淡薄 | 第43页 |
3.2.5 质量管理上处于“改良”状态而不是变革 | 第43-44页 |
3.2.6 质量竞争战略没有系统性 | 第44页 |
3.2.7 质量管理上执法不严 | 第44页 |
3.2.8 质量计划与控制环节十分薄弱 | 第44-46页 |
第4章 编制中央福邸项目质量目标计划 | 第46-65页 |
4.1 质量计划编制的原则 | 第46-47页 |
4.2 质量计划编制的因素与方法 | 第47-50页 |
4.2.1 质量计划编制需要考虑的因素 | 第47-48页 |
4.2.2 质量计划编制的方法 | 第48-50页 |
4.3 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程序 | 第50-53页 |
4.3.1 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 | 第50-52页 |
4.3.2 质量计划的编制要求 | 第52-53页 |
4.4 质量计划内容体系 | 第53-65页 |
4.4.1 市场需求调查分析 | 第54-56页 |
4.4.2 总体质量目标 | 第56-57页 |
4.4.3 质量目标计划分解 | 第57页 |
4.4.4 客户满意度指数目标分解 | 第57-60页 |
4.4.5 质量计划主要因素及控制点 | 第60-62页 |
4.4.6 总体施工工序安排 | 第62-63页 |
4.4.7 质量过程ETC接口控制 | 第63页 |
4.4.8 质量计划的优化 | 第63-65页 |
第5章 中央福邸A区10 | 第65-73页 |
5.1 项目质量计划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 第65-66页 |
5.2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岗位职责 | 第66-68页 |
5.2.1 项目经理职责 | 第66-67页 |
5.2.2 质量保证总工程师职责 | 第67页 |
5.2.3 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 | 第67-68页 |
5.2.4 班组质检员职责 | 第68页 |
5.2.5 专职质检员职责 | 第68页 |
5.3 质量计划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 | 第68-71页 |
5.3.1 技术交底制度 | 第68页 |
5.3.2 工序交接制度 | 第68-69页 |
5.3.3 隐蔽工程签证检查制度 | 第69页 |
5.3.4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 第69页 |
5.3.5 施工过程的质量三检制度 | 第69页 |
5.3.6 材料验收制度 | 第69页 |
5.3.7 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 第69-70页 |
5.3.8 质量奖惩制度 | 第70页 |
5.3.9 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 第70页 |
5.3.10 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 第70页 |
5.3.11 认真执行“样板”制度 | 第70页 |
5.3.12 工程例会制度 | 第70-71页 |
5.4 质量计划保证体系绩效衡量 | 第71-73页 |
第6章 项目质量计划控制体系 | 第73-98页 |
6.1 质量控制体系构成 | 第73-74页 |
6.2 质量控制的流程 | 第74-75页 |
6.3 质量控制技术 | 第75-79页 |
6.3.1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 第75页 |
6.3.2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 第75页 |
6.3.3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 第75-76页 |
6.3.4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 第76页 |
6.3.5 水暖工程质量控制 | 第76页 |
6.3.6 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 第76-77页 |
6.3.7 门窗工程质量控制 | 第77页 |
6.3.8 外立面工程质量控制 | 第77-79页 |
6.3.9 技术资料质量控制 | 第79页 |
6.3.10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 | 第79页 |
6.4 质量评价量化标准 | 第79-81页 |
6.5 质量预测分析及防治措施 | 第81-86页 |
6.5.1 模板工程 | 第82页 |
6.5.2 砌体工程 | 第82页 |
6.5.3 钢筋工程 | 第82-83页 |
6.5.4 混凝土工程及量化表 | 第83-84页 |
6.5.5 楼地面工程 | 第84页 |
6.5.6 装饰工程 | 第84页 |
6.5.7 防水工程 | 第84-86页 |
6.6 质量检查评价与处理 | 第86-98页 |
6.6.1 质量检查与评价 | 第86-97页 |
6.6.1.1 质量事前预控 | 第86-87页 |
6.6.1.2 A区10 | 第87-88页 |
6.6.1.3 A区10 | 第88-90页 |
6.6.1.4 A区10 | 第90-95页 |
6.6.1.5 A区10 | 第95-96页 |
6.6.1.6 A区10 | 第96-97页 |
6.6.2 质量检查结果处理 | 第97-98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8-100页 |
7.1 结论 | 第98-99页 |
7.2 建议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