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13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完”“好”“成”偏误分析 | 第18-31页 |
2.1 结果补语“完”“好”“成”偏误情况 | 第18-30页 |
2.1.1 HSK动态语料库中句子偏误分析 | 第18-26页 |
2.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30页 |
2.2 本章总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V完”“V好”“V成”对比分析 | 第31-67页 |
3.1 语义方面的差异 | 第31-38页 |
3.1.1“V完”的语义分类 | 第32-33页 |
3.1.2“V好”的语义分类 | 第33-35页 |
3.1.3“V成”的语义分类 | 第35-38页 |
3.2 句法方面的差异 | 第38-52页 |
3.2.1 名词数量限制情况差异 | 第38-42页 |
3.2.2 宾语情况差异 | 第42-43页 |
3.2.3 受事形态差异 | 第43-44页 |
3.2.4 加状语情况差异 | 第44-46页 |
3.2.5“得”和“不”可能式差异 | 第46-49页 |
3.2.6 与离合词搭配情况差异 | 第49-51页 |
3.2.7 接动量补语情况差异 | 第51-52页 |
3.3 语用方面的差异 | 第52-53页 |
3.3.1 对肯定句与否定句的选择差异 | 第52页 |
3.3.2 对祈使句的选择倾向差异 | 第52-53页 |
3.4 对动词限制情况的差异 | 第53-63页 |
3.4.1“V完”中的V | 第54-56页 |
3.4.2“V好”中的V | 第56-59页 |
3.4.3“V成”中的V | 第59-63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63-67页 |
第四章 结果补语“完”“好”“成”的教学策略 | 第67-81页 |
4.1 情景演示法 | 第67-68页 |
4.2 知识公式化法 | 第68页 |
4.3 母语、汉语对比法 | 第68-69页 |
4.4 知识内部比较法 | 第69-75页 |
4.5 教学设计示例 | 第75-77页 |
4.6 练习设计示例 | 第77-8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一 | 第86-88页 |
附录二 | 第88-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