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语人称指示语的动态语用距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0页
    一、研究目标第7页
    二、研究方法第7-8页
    三、研究意义第8页
    四、论文框架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第一节 汉语人称指示语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第14页
    第二节 语用距离研究概述第14-17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7页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第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动态语用距离解释模式第18-27页
    第一节 后期维特根斯坦视域下的动态语言观第18-20页
        一、语言结构第18-19页
        二、交际目的第19-20页
        三、交际语境第20页
    第二节 语用距离第20-22页
        一、语用距离的推定第21页
        二、语用距离的调整第21页
        三、人称指示语与语用距离第21-22页
    第三节 动态语用距离解释模式第22-26页
        一、语言结构视角下的动态语用距离第22-23页
        二、交际目的视角下的动态语用距离第23-25页
        三、交际语境视角下的动态语用距离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汉语人称指示语的动态语用距离分析第27-50页
    第一节 汉语人称指示语第27-28页
    第二节 汉语人称指示语的动态性分析第28-36页
        一、人称数变第28-31页
        二、人称变化第31-32页
        三、人称和数共变第32-34页
        四、谦、敬称的变化第34-36页
    第三节 汉语人称指示语的动态语用距离第36-49页
        一、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距离分析第37-40页
        二、第二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距离分析第40-44页
        三、第三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距离分析第44-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汉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距离动态调控第50-56页
    第一节 亲密语用距离第50-52页
    第二节 水平语用距离第52-53页
    第三节 等差语用距离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语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丽江吴萸和石山巴豆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毒活性研究
下一篇:近代出版的历史题材蒙文图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