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Evodia delavayi | 第7-9页 |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Croton euryphyllus | 第9-13页 |
第1章 丽江吴萸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26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实验部分 | 第15-25页 |
1.2.1 药材 | 第15页 |
1.2.2 仪器与试剂 | 第15页 |
1.2.3 提取与分离 | 第15-18页 |
1.2.4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8-20页 |
1.2.5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0页 |
1.2.6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 第20-25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5-26页 |
第2章 石山巴豆枝叶的化学成分 | 第26-36页 |
2.1 引言 | 第26-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2.2.1 药材 | 第28页 |
2.2.2 仪器和试剂 | 第28页 |
2.2.3 提取与分离 | 第28-30页 |
2.2.4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0页 |
2.2.5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 第30-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丽江吴萸和石山巴豆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 第36-4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丽江吴萸化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实验 | 第36-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页 |
3.4 石山巴豆化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实验 | 第38-39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9-40页 |
第4章 吴茱萸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40-67页 |
4.1 引言 | 第40-43页 |
4.2 吴茱萸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第43-63页 |
4.2.1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43-52页 |
4.2.2 萜类化合物 | 第52-55页 |
4.2.3 黄酮类化合物 | 第55-58页 |
4.2.4 香豆素化合物 | 第58-61页 |
4.2.5 苯并色原酮 | 第61-63页 |
4.3 吴茱萸属植物的药理活性 | 第63-67页 |
4.3.1 吴茱萸粗提物的药理作用 | 第63-64页 |
4.3.2 吴茱萸单体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