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 第2章 精细化管理概述 | 第15-30页 |
|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20页 |
|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 第15-16页 |
|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 第16-18页 |
| ·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原则 | 第18-19页 |
|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 第19-20页 |
| ·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 ·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 | 第20-21页 |
| ·现代决策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支撑 | 第21-23页 |
| ·新型国家级干部学院的特征 | 第23-25页 |
| ·学院选址富有深意 | 第23页 |
| ·管理体制具有创新 | 第23-24页 |
| ·培训课堂具有开放性 | 第24页 |
| ·学院师资以兼职为主 | 第24页 |
| ·机构设置有所创新 | 第24-25页 |
| ·新型国家级干部学院人力资源的特征 | 第25-27页 |
| ·人员身份门类多 | 第25页 |
| ·人员管理形式多 | 第25-26页 |
| ·人员层级较多 | 第26页 |
| ·人员都是"新人" | 第26页 |
| ·人员角色定位多重 | 第26-27页 |
| ·新型国家级干部学院实施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 第27-30页 |
| ·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目标的客观要求 | 第27页 |
| ·提高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 第27-28页 |
|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的重要保证 | 第28页 |
| ·优化教职员工队伍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 | 第28页 |
| ·稳定教职员工队伍的内在需要 | 第28-30页 |
| 第3章 新型国家级干部学院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现状分析 | 第30-43页 |
| ·干部学院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实施成效 | 第30-40页 |
| ·制定了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系列制度 | 第31-33页 |
| ·设置了教职员工岗位职责 | 第33-35页 |
| ·建立了教职员工能力素质建设标准 | 第35-36页 |
| ·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系统 | 第36-39页 |
| ·建立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 | 第39-40页 |
| ·干部学院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3页 |
| ·少数员工对精细化管理认识存在误区 | 第40-41页 |
| ·缺乏科学的考评量化指标体系 | 第41页 |
| ·激励手段缺乏多样性 | 第41页 |
| ·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性不强 | 第41页 |
| ·教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 第41-43页 |
| 第4章 提高新型国家级干部学院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探索 | 第43-56页 |
| ·树立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 第43-45页 |
| ·加强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灌输 | 第43-44页 |
| ·落实精细化管理领导负责制 | 第44页 |
| ·坚持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性 | 第44-45页 |
| ·完善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45-48页 |
| ·细化人力资源岗位职责体系 | 第45-46页 |
| ·细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体系 | 第46页 |
| ·建立科学量化的考评指标体系 | 第46-47页 |
| ·建立切实可行的考评结果应用体系 | 第47-48页 |
| ·丰富人力资源的激励手段 | 第48-50页 |
| ·实行民主管理 | 第48页 |
| ·注重人文关怀 | 第48-49页 |
| ·改善福利待遇 | 第49-50页 |
| ·适当运用负激励 | 第50页 |
| ·构建精细化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 第50-53页 |
| ·建立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机制 | 第50-51页 |
| ·建立一专多能的多岗位锻炼机制 | 第51-52页 |
| ·建立不同层次的人员交流机制 | 第52-53页 |
| ·建设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相关保障 | 第53-56页 |
| ·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保障建设 | 第53-54页 |
| ·加强精细化管理的环境保障建设 | 第54页 |
| ·加强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 第54-56页 |
| 第5章 结语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